对镜传神了不殊,岘山黄落数峰孤。
既能咫尺成千里,何必吾家十幅图。
对镜传神了不殊,岘山黄落数峰孤。
既能咫尺成千里,何必吾家十幅图。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舜民所作,名为《跋范宽小景》。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书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对镜传神了不殊”,这里的“对镜”指代观赏或创作时的专注状态,“传神”出自古代绘画理论,意为传达物象的精神气质,而“了不殊”则表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没有丝毫差异。作者通过这句话展现了对画家范宽高超技艺和艺术境界的赞赏。
“岘山黄落数峰孤”,这里的“岘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脉,或许是虚构的象征性的自然景观。“黄萝”是一种常用来形容山色苍翠的词汇,而“数峰孤”则描绘出一派雄伟孤立的山峦景致,通过这样的笔触,张舜民展示了他对范宽山水画作品中那种宏大、深远之美的感受。
“既能咫尺成千里”,这一句表达的是艺术家以小见大的能力,“咫尺”意指极短的距离,而“成千里”则是形容广阔无边的空间。这里强调了范宽通过细微之处展现宏大景象的技艺。
最后一句,“何必吾家十幅图”,表达的是作者对于范宽作品的珍视和满足,认为不需要许多画作,只要有几幅真正传神的杰作就足够了。这也反映出张舜民对艺术的深刻理解: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内涵的深度而非数量的多少。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精妙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山水画传统以及对范宽个人才华的崇敬与认可。
落花飞絮随风乱。
轻暖轻寒,绿柳红亭,芳草无人,凄凄江岸。
见燕剪试雏飞,蝶板寻香泛。
多应春去难留,争向天涯,殷勤遥饯。分散。
来日信传梅,归日风吹栋。
千山云外,烟景清和,伤心水流瓜蔓。
叹少妇晓妆楼,游子玄都观。
一样梦绕阳关,生把多情骗。
赋奏淩云,真才子、至尊曾许。
长太息、文章憎命,骅骝失主。
放逐身随麋鹿伴,英雄志偃蛟龙雨。
记锦裘、跃马出榆关,题诗处。白莲社,谁偕与。
石渠阁,曾凝伫。且南窗寄傲,东篱高踞。
五岳梦游禽庆屐,三挝醉弄祢衡鼓。
笑韩陵、一片石崚嶒,差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