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曾注粤参藩,前后趋承站主恩。
岭外民生空杼轴,辽阳兵气咽关门。
私忧国计无归着,屡到家书亦厌烦。
半百已过弹指顷,尚留残烛照黄昏。
廿年曾注粤参藩,前后趋承站主恩。
岭外民生空杼轴,辽阳兵气咽关门。
私忧国计无归着,屡到家书亦厌烦。
半百已过弹指顷,尚留残烛照黄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曹学佺在癸亥除夕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深忧虑。首句“廿年曾注粤参藩”回忆了诗人过去二十年在广东任职的经历,对朝廷的忠诚和效劳可见一斑。接着,“前后趋承站主恩”描绘了他追随主子,尽忠职守的情景。
“岭外民生空杼轴”暗示了岭南地区民生凋敝,如同织机空转,无人使用,揭示了战乱或贫困带来的影响。“辽阳兵气咽关门”则将视线转向东北边疆,辽阳一带战事紧张,关门紧闭,气氛压抑。
“私忧国计无归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计的深深忧虑,感到无计可施,个人的忧虑与国家的困境交织在一起。“屡到家书亦厌烦”则反映出诗人频繁收到家书,但因忧虑国事而心生厌倦,无法静心回复。
最后两句“半百已过弹指顷,尚留残烛照黄昏”以时光匆匆和残烛黄昏的景象,寓言诗人已步入老年,感叹岁月如梭,但仍心系国家,希望能为国家分忧,直到最后一刻。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沧桑感,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层楼何巍哉,金碧中突兀。
俯见百里外,山断平野阔。
青天倾东南,伯气忽已灭。
忆作皇庆初,六合既同辙。
眷兹葭菼中,鬼二成观阙。
我来属丧乱,彷佛大业末。
奔窜虽云苦,登眺亦颇悦。
居庸不可见,太华才一发。
故乡今何如,路险复霜雪。
苍苍白日晚,目送归鸟没。
泊舟亭林湖,突兀空王宫。
当时读书处,鸟雀呼秋风。
前瞻两金山,抃舞波涛中。
眷兹一篑力,克配千仞崇。
恐有文字藏,中夜飞白虹。
荒哉梦中语,且复诳儿童。
我亦有书癖,五经老未通。
草堂可遂结,当作两希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