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浙江潮有怪,如何也避钱镠。
三千强弩射潮头。金堤随意筑,羞杀古阳侯。
江海安澜高枕卧,已经多少春秋。
牙樯锦缆去悠悠。千年功与德,谁向棹歌讴。
闻道浙江潮有怪,如何也避钱镠。
三千强弩射潮头。金堤随意筑,羞杀古阳侯。
江海安澜高枕卧,已经多少春秋。
牙樯锦缆去悠悠。千年功与德,谁向棹歌讴。
这首《临江仙》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通过对浙江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钱镠的敬仰以及对江海安澜的感慨。
首句“闻道浙江潮有怪”,开篇即以奇峰突起之笔,引出对浙江潮的神秘感,暗示其非同寻常的力量。接着,“如何也避钱镠”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历史人物相联系,表达了对钱镠的敬畏之情。钱镠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其治国有方,深得民心,此处暗喻钱镠的智慧与力量超越了自然界的潮汐。
“三千强弩射潮头。金堤随意筑,羞杀古阳侯。”三句进一步描绘了钱镠治理潮水的壮举,通过“三千强弩射潮头”的夸张手法,展现了钱镠的雄心与决心;“金堤随意筑”则体现了其治理方法的灵活与高效;“羞杀古阳侯”则是对钱镠功绩的极高评价,暗含对古代治理潮水方法的不屑。
“江海安澜高枕卧,已经多少春秋。”这两句转而抒发对江海安澜的感慨,表达了对钱镠治水功绩的长久影响和对和平稳定的向往。“高枕卧”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钱镠治理下得以安居乐业的景象,而“已经多少春秋”则强调了这种安定局面的持久性。
最后,“牙樯锦缆去悠悠。千年功与德,谁向棹歌讴。”以江面上船只悠然前行的画面收尾,象征着钱镠的功绩如同江水一般绵延不绝。同时,诗人提出疑问,表达了对钱镠功绩被后人传颂的期待,以及对历史英雄事迹被遗忘的担忧。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不仅赞美了钱镠的治水功绩,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稳定社会环境的向往,以及对历史英雄事迹传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