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刘宗永》
《赠刘宗永》全文
明 / 袁华   形式: 古风

曹魏制墨推韦氏,后来独数南唐李。

李家父子艺绝伦,徙居歙岭由易水。

胶煮鹿角松花烟,剑脊小饼双龙骞。

坚能削木黑点漆,好事宝藏今尚传。

蒲潘郭叶宋诸子,姓名班班书墨史。

近代西江朱万初,龙香上贡奎章里。

嗟予老病卧山林,时磨破砚临来禽。

清晨有客叩户入,手抱豹囊操楚音。

自言家本庐陵住,金粟冈头钓游处。

南穷五岭北燕然,澒洞风尘未能去。

少年结客轻公侯,五陵豪侠同追游。

黄金散尽黑貂敝,空馀老气横高秋。

却埽烟煤开瓮牖,梣汁和胶审时候。

丹砂紫沈脑麝金,万杵春雷鸣铁臼。

一螺玄玉莹无瑕,时时抱送文章家。

得钱酤酒开小口,醉蹋明月欹乌纱。

我闻此语重感慨,兵后高门几家在。

绣衣纨裤走乱离,无术终填沟壑内。

只今车马四海同,大船挝鼓扬轻篷。

西溯宫亭过章水,投老还乡谁似公。

(0)
鉴赏

这首明代袁华的《赠刘宗永》是一首酬答诗,通过对制墨名家刘宗永的描绘,展现了制墨艺术的传承与个人经历的感慨。首句提到曹魏时期韦氏制墨的盛名,然后聚焦到南唐李氏家族,尤其是父子两代技艺超群。李氏迁居歙岭,以易水为名,其制墨工艺独特,如胶煮鹿角、松花烟,墨品坚韧且色泽黑亮。

诗人接着提及多位历史上著名的墨工,如蒲潘、郭叶、宋诸子,以及近代的朱万初,他们的墨品被珍视并流传至今。而刘宗永本人,虽然年迈体衰,仍坚守制墨之业,清晨有客来访,带来家乡庐陵的故事,以及他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诗中描述了刘宗永制墨的过程,从选材、调配到打磨,一丝不苟,最后他的墨品被送往文人墨客之家。然而,诗人也感叹世事变迁,战乱之后,富贵人家多已不在,而刘宗永这样的工匠却依然坚守传统技艺,令人感慨。

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刘宗永的敬佩,称赞他在动荡年代还能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即使生活困顿,仍能以制墨为乐,醉酒作诗。全诗通过赞美制墨艺术和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寓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袁华
朝代: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猜你喜欢

送吴照磨赴李司徒幕兼简张郎中

司徒分镇越王台,瓯婺山光入望来。

堂上修文间将略,幕中求旧得贤才。

鉴湖木落鱼梁见,紫塞风高雁路开。

莫禁白头狂贺老,酒船仍荡月明回。

(0)

滦京杂咏一百首·其十二

断堤遗址古长城,一径中分万柳青。

年少每忺春酒美,诗人偏厌绮罗腥。

(0)

分省早集怀钱员外蔡都事汤管勾

閒岁涉戎旅,终年废丘壑。

一为尘网婴,竟负烟霞约。

今晨适公署,时暑秋已薄。

山翠落檐楹,湖光映帘幕。

同袍二三侣,分携异今昨。

畏途属贤劳,端居念离索。

蹉跎愧衰暮,僶俛参画诺。

临事每参差,忧时空謇谔。

览此山水胜,写我情虑恶。

迟子早还归,开尊共斟酌。

(0)

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其二

起寻千步沙,穹石塞行路。

怒涛所摐击,徒以顽险故。

卓哉梅子真,与世良不遇。

上书空雪衣,烧药乃烟树。

玄螭时侧行,缟鹤一回顾。

从之招羡门,沧海昼多雾。

(0)

天历庚午会试院中马伯庸尚书杨廷镇司业及玄皆乙卯榜进士偶成绝句纪其事出院明日有敕督修经世大典又成小诗寄诸弟·其一

省垣东畔至公堂,十五年前战艺场。

饱食大官无补报,两科来此校文章。

(0)

至海口

曾随仙仗集灵台,流落于今岂不材。

但比麻姑休狡狯,两行持节过蓬莱。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