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烟光散曙林,眼前风物助悲心。
绿含嫩草亭皋曲,春閟重帷路殿深。
梦境去年徒想像,恼人韶景又侵寻。
泰山土壤曾何异,自咎无端六御临。
郭外烟光散曙林,眼前风物助悲心。
绿含嫩草亭皋曲,春閟重帷路殿深。
梦境去年徒想像,恼人韶景又侵寻。
泰山土壤曾何异,自咎无端六御临。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郊外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美景的感慨。首句“郭外烟光散曙林”描绘了黎明时分,城郊的雾气渐渐消散,晨光洒在树林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朦胧的氛围。接着,“眼前风物助悲心”一句,点明了诗人面对眼前景象时内心的感伤情绪,可能是对时光易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绿含嫩草亭皋曲,春閟重帷路殿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静谧。嫩绿的草地在亭台楼阁的弯曲处蔓延,春天的韵味仿佛被厚重的帷幕遮掩,暗示着春天的美丽与神秘。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拟作一个有着帷幕的宫殿,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诗意。
“梦境去年徒想像,恼人韶景又侵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时光的无奈。他似乎在回忆去年的梦境,那些美好的瞬间如今只能在想象中追寻,而现实中的春光却不断提醒着他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困扰和无奈。
最后一句“泰山土壤曾何异,自咎无端六御临”则可能是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或处境。泰山作为中国的名山,其土壤与普通土地并无本质不同,但诗人却因为某种原因感到自责,似乎在反省自己为何会遭遇这样的命运或处境。这里的“六御”可能象征着各种力量或命运的安排,诗人对自己无法控制的命运感到内疚和困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
几州陵变谷,经月雨为霖。
世事今如此,西风动客心。
白首扁舟□访寻,江山□□□登临。
□□□是□藏处,□□平生赏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