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雄镇屹然增,萤惑中朝议沸腾。
房琯车防函谷溃,赵鞅甲忌晋阳兴。
移文足饷来何缓,主款挠权罢不能。
四载成劳一回首,飞狐拒马昔游曾。
出关雄镇屹然增,萤惑中朝议沸腾。
房琯车防函谷溃,赵鞅甲忌晋阳兴。
移文足饷来何缓,主款挠权罢不能。
四载成劳一回首,飞狐拒马昔游曾。
此诗描绘了孙太师承宗在边关的雄镇形象,通过历史事件的对比与描述,展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首句“出关雄镇屹然增”,开篇即点明孙太师在边关的威武形象,犹如山岳般稳固,增添了边关的气势。接着,“萤惑中朝议沸腾”一句,以“萤惑”暗喻朝中议论纷纷,暗示孙太师在朝中的影响力和争议。
“房琯车防函谷溃,赵鞅甲忌晋阳兴”两句,运用典故,对比了历史上两位将领的不同结局,以此衬托孙太师的军事才能。房琯在函谷关的防御失败,而赵鞅在晋阳的行动则取得了成功,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孙太师在军事策略上的高明之处。
“移文足饷来何缓,主款挠权罢不能”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孙太师在处理政务时的果断与智慧。他能够迅速调动资源,解决军需问题,同时也展现了他在权力斗争中的灵活应对能力。
“四载成劳一回首,飞狐拒马昔游曾”结尾两句,表达了孙太师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感慨。四年的辛劳与努力,在回首时显得格外珍贵,曾经的飞狐拒马之地,如今又成为了回忆的一部分,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孙太师在军事和政治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对过去岁月的深情回顾,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历史赞歌。
行役出北门,怅然见新墓。
朴樕集归乌,荒榛翳村路。
生人尽黄土,有晨终有暮。
死者梦已觉,生者懵未寤。
落落初栽柏,泠泠泫残露。
金帐苟不死,我亦图自固。
百年饲蝼蚁,古来有长度。
行乐惟富贵,先为行乐误。
亮彼墓中人,当年曾纨裤。
春风媚佳节,同游山之阿。
何用相赠遗,下山摘女萝。
女萝非有私,赠遗颇相宜。
托根北山侧,施蔓南山陂。
但存缠绵意,不怨相逢迟。
怯怯爱春华,及时愿扬辉。
既邀眄睐荣,甘同秋草萎。
同床而各梦,缱绻空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