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歌传乐府悲,当年陌上看芳菲。
曼声更缓何妨缓,莫似东风火急归。
娘子歌传乐府悲,当年陌上看芳菲。
曼声更缓何妨缓,莫似东风火急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陌上花八首》中的第三首,以"娘子歌"为引子,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娘子歌传乐府悲",以女子的歌声引入,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暗示了歌曲中可能蕴含着春天易逝的情感。接下来的"当年陌上看芳菲",回忆起往昔在田野小路上欣赏春花烂漫的场景,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曼声更缓何妨缓",诗人希望那歌声能慢一些,如同春日里的悠闲时光,不必急于离去,表达了对春日悠闲氛围的留恋。最后一句"莫似东风火急归",则以东风比喻时光的匆匆,感叹春风离去之急,寓意人生短暂,应当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娘子的歌声和春光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
金柝声中,铁衣影里,仍旧上元。
况银花亸鬓,看承春色,蜡珠照坐,暖熟丰年。
宝月分明无缺玷,须洗尽黄云别看天。
无限意,且平开莲浦,小作桃源。
灯花夜来有喜,捷书便驰至军前。
响乐棚高处,何妨颂圣,体筵侧傍,仍与中贤。
不会山人行乐意,道刚把风花作事权。
言不尽,倩梅吹汉曲,莺答虞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