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薇山处过番石渡遭渡子无礼伤臂因韵二首·其二》
《薇山处过番石渡遭渡子无礼伤臂因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陈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唾来不拭如师德,怒至无迁学子颜。

浅眼方知有沧海,恶声宁复到薇山。

(0)
注释
唾来不拭:比喻师德高尚,不因小过失而计较。
如师德:形容师德的纯洁和宽容。
怒至无迁:即使发怒也不会迁怒于人。
学子颜:指学生们的脸色或表情。
浅眼:见识短浅,此处可能指眼光狭窄。
有沧海:形容见识深远,如同大海般深广。
恶声:严厉的言辞或责骂。
宁复:岂能再、哪里还。
到薇山:比喻恶劣的言辞不会轻易落到某个地方,比如薇山这样的宁静之地。
翻译
唾弃之物从不擦拭,犹如师德高洁
愤怒时也不改变对学生的态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所作的《薇山处过番石渡遭渡子无礼伤臂因韵二首》的第二首。诗人以个人经历为题材,通过描绘自己在薇山渡口遭遇渡船夫人的无礼行为,表达了对粗鲁行为的不满和对自己修养的反思。

"唾来不拭如师德",这句诗形象地比喻渡夫的粗鲁行为,如同师者应有的宽容和涵养,却未能做到,暗示渡夫缺乏应有的礼貌和教养。

"怒至无迁学子颜",诗人自比学子,即使面对侮辱,也应保持学生的谦逊和克制,不应轻易动怒,表现出一种君子风度。

"浅眼方知有沧海",诗人用“浅眼”形容自己的见识短浅,通过这次经历才意识到人世间的广阔和复杂,可能暗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世事的不易理解。

"恶声宁复到薇山",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渡夫恶语相向的强烈反感,同时也表达了希望这样的恶劣言行不再出现在自己常去的薇山渡口。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事说理,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陈著

陈著
朝代:宋   字:谦之   号:本堂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猜你喜欢

二冬

荒榛迷远道,绝岸一相逢。

飘落非残雪,横斜傲古松。

目空烟暝色,迹混猎樵踪。

自顾同寥廓,随云隐乱峰。

(0)

送尘异但子归省二首·其一

与汝同撑大法船,莫随风力把头先。

洪波险阔篙心稳,万丈厓门蓦箭穿。

(0)

题画雁四首·其三秋

朔风初动便图南,声断衡阳秋水涵。

亦知瘴热非长乐,浅浦荒原尚一堪。

(0)

送刘观复北上二首·其二

出门休讶路行难,南北东西尽此间。

举棹渐随寒影远,却疑烟月在波澜。

(0)

送刘观复北上二首·其一

君上长安我住山,一天风月自忙閒。

相逢莫论涂中事,得意何妨任往还。

(0)

不忧死四首·其二

吾病不忧死,死亦向天归。

涅槃随住处,状似铁牛机。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