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生死一浮沤,大誓宏深不易酬。
萱草幸留春百岁,桂轮难满月三秋。
鸡声五夜闻遗语,鹤发千梳绾别愁。
犹有寒荠青半亩,留调膏粥侍晨羞。
从知生死一浮沤,大誓宏深不易酬。
萱草幸留春百岁,桂轮难满月三秋。
鸡声五夜闻遗语,鹤发千梳绾别愁。
犹有寒荠青半亩,留调膏粥侍晨羞。
这首诗是王夫之所作,表达了对故去的孝廉李一超及其元配林孺人的深深哀悼之情。诗人以生死如浮沤的佛教观念开篇,感叹生命的无常和誓言的难以实现。接着,他提及萱草虽能留住春天的百年岁月,但月亮的圆满却难得长久,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遗憾。
诗中提到鸡鸣五更时分,李一超留下遗言,以及李夫人白发如鹤发,梳头时寄托离别的愁绪,这些细节描绘出家庭的温情与离别的凄凉。最后,诗人看到家中尚有半亩青荠,那是对生活的记忆,也是对未来的寄托,他承诺会亲自熬制膏粥,以表达对亡者的敬意和怀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生活琐事和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深情缅怀和对生者的慰藉,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苧萝溪女脂为玉,浣纱石香流素足。
累累越葛独采兰,已甘村燕巢泥屋。
会稽夫人妾吴宫,买花欲进姑苏红。
君王进衣后手织,教成歌舞回流风。
花钿夜渡钱塘潮,飞上金阊斗舞腰。
吴歌歌残王已醉,荒台草生麋鹿至。
越来溪上月归来,美人车骑殷香雷。
不须客避五湖水,应让黄金铸西子。
功成莫笑东家施,漆室蛾眉未嫁时。
凉飙荐幽草,征鸟东南翔。
人生多苦辛,儿女乃沾裳。
短衣不我寒,疏麻为之粻。
巾车从此去,旷野杳茫茫。
坠地即晨星,非参则为商。
兔丝守根株,征蓬飞四方。
虽怀吾故丘,宁能恋榆枋。
黄姑语织女,努力各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