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
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
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
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
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诗人在一个晦日与同志一起泛舟于昆明池的情境中,展现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感慨。开篇“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远景,勾勒出诗人与旧友共同漂泊的场景,渲染了一种淡远的情怀。
接下来的“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表达了诗人在宁静中观察到河沙上的水迹,以及对夜晚月光下幻影的细腻思考。这两句不仅写实景象,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深邃。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则描绘了一幅冬末残雪与广阔晚霞交织的画面,这种景象既是自然之美,也映射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有淡淡的孤寂,又有一份开阔。
“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中的“兰棹”可能指的是船上的木桨,而“空波荡石鲸”则是对水面波纹及隐现于波下的磐石的生动描绘。这里的“戏鸟”与“空波”,表现了诗人在此刻所感受到的自然和谐。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两句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劫灰”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变化,而“岛树”则象征着孤独与静谧。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世事变迁无法深究,以及个人的渺小和命运的无常。
最后,“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显示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顾与珍视,同时也强调了当前这份难得的情感体验,是以前所不及的。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友情和岁月的深切感怀,以及对生活中难得平静时光的珍惜之情。
一部周官,学间渊源,山齐得来。
最雄姿直气,不涂脂粉,仙风道骨,不涴尘埃。
万里青云,相期阔步,底事向天门折翼回。
君知否,这白衣御史,卿相胚胎。
时人休用惊猜。
机会到功名节节催。
看蒲质易凋,何如松茂,菊花已老,须是梅开。
万事何难,时来得做,且信天工次第排。
从今去,愿径游璧水,直上兰台。
四海中间,第一清流,惟有可齐。
看平生践履,真如冰玉,雄文光焰,不涴尘埃。
无佑诸贤,纷纷台省,惟有景仁招不来。
狂澜倒,独中流砥柱,屹立崔嵬。
挂冠有请高哉。
但清庙正需梁栋材。
便撑舟野水,出航巨海,有官鼎鼐,无地楼台。
制菊龄高,看萸人健,万顷秋江入寿杯。
经纶了,却驭风骑气,阆苑蓬莱。
一叶新凉,又是西风,吹转素商。
揽玉壶英气,锺为人物,银河精采,融作文章。
司巧天公,搀先七夕,分付天孙云锦裳。
骑龙凤,自九霄飞至,万丈光芒。
早年奏赋长杨。
饱挹尽瀛洲风露香。
问石渠天禄,借将班马,荷山锦水,暂作龚黄。
药省春风,薇垣夜月,合佩仙花侍玉皇。
明年里,饮寿椒何处,宣劝持觞。
万里清风,吹送锦帆,入南浦云。
看拂天旌旆,攀留不住,迷津舸舰,歌舞相迎。
二许家声,三洪地望,今代风流第一人。
蜚英早,合词林视草,书阁翻芸。
飞刍远饷三军。
特借作红莲入幕宾。
把西山暮雨,暂时收卷,荷山明月,小试平分。
苏醒枯鱼,剔除深蠹,个是人间有脚春。
难淹久,看诏催入侍,香案麒麟。
梅笑东风,只两日间,又新岁华。
有玉龟阿母,献三蟠实,蕊宫仙子,飞七香车。
春满虾帘,雪晴鸳瓦,窗户非烟笼翠纱。
萱堂上,看衣翻戏采,觞捧流霞。
君家。
元是仙家。
几度看菖蒲九节花。
来剑池丹井,平分风月,一溪流水,犹泛胡麻。
寿庆千秋,荣封两国,绿鬓犹深杨柳鸦。
长生药,在蓬莱顶上,不必丹砂。
超逸天才,文如三松,诗如卢溪。
自白莲赋就,已高声价,梅花句出,远见襟期。
玉尘精神,瑶林风韵,雪里神仙小氅衣。
缑山夕,已再经旬浃,戏鹤重归。
花间凫舄轻飞。
便一似元规报十奇。
最风流膝上,双亲未老,三槐手种,分付佳儿。
人想夷吾,帝思王某,钧轴舍人知未迟。
长生药,在玉盘麟脯,琼苑蟾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