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
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
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制作春衣的画面,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示了古人对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开头两句“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写出了洁白如雪的布料,这些布料既纯净又新鲜,足以做出称得上是青春佳节的春衫。这不仅描绘了布料的美好,也象征着青春和希望。
接着,“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表达了对制作过程中长度和宽度把握不定的担忧,而主动拿起剪刀和尺子去询问经验丰富的老者。这一幕生动地展示了求教与传承的场景。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珊”则写出了对手指沾染香料而不慎的担心,以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经常让旁边的人来帮助拾取掉落的珠玉。这反映了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节的注重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最后,“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描绘了一幅穿上新衣,享受着清凉餐点,同时驾驭着白马,手持玉制马鞭的情景。这里不仅展示了穿上新衣后的喜悦,也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一种追求和享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们对于细节的讲究和美好的向往。
将星夜落使星来,三省清臣到外台。
事重各衔天子诏,礼成同把故人杯。
捲帘松竹雪初霁,满院池塘春欲回。
第一林亭迎好客,殷勤莫惜玉山颓。
京兆归何处,章台空暮尘。
可怜鸾镜下,哭杀画眉人。
星使三江上,天波万里通。
权分金节重,恩借铁冠雄。
梅吹前军发,棠阴旧府空。
残春锦障外,初日羽旗东。
岸柳遮浮鹢,江花隔避骢。
离心在何处,芳草满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