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双鬓已星星,书剑无成老此生。
愿识荆州轻万户,要令和璧重连城。
敲推风月诗随兴,模写江山笔代耕。
闻道珠玑囊拍塞,愿分颗粒振声名。
自怜双鬓已星星,书剑无成老此生。
愿识荆州轻万户,要令和璧重连城。
敲推风月诗随兴,模写江山笔代耕。
闻道珠玑囊拍塞,愿分颗粒振声名。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杨公远所作,名为《上疏斋卢按察(其二)》。从这短暂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哀怨心情和他对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
"自怜双鬓已星星,书剑无成老此生。"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己青春不再、壮志未酬的自我怜悯。"双鬓"指的是两侧的鬓发,古代常用来比喻年华老去;"书剑"则象征着文治与武力,诗人感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都未能实现。
"愿识荆州轻万户,要令和璧重连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的渴望和雄心。"荆州"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轻万户"意味着希望能够轻易管理众多民户;"和璧"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玉器,象征国家的安稳与统一;"重连城"则强调了对防御和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视。
"敲推风月诗随兴,模写江山笔代耕。"
这里诗人展示了自己文学创作的才华与情感表达。"敲推风月"意指通过文学作品触动自然界的美好;"诗随兴"则表明诗人的创作是顺应内心的情感波动;"模写江山笔代耕"则强调了文字的力量,能够通过书写传承和描绘自然之美。
"闻道珠玑囊拍塞,愿分颗粒振声名。"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知识和贤能者的尊崇,以及自己渴望功成名就的心情。"珠玑"比喻珍贵的知识;"囊拍塞"则指的是学习知识如同囊括珍宝;"愿分颗粒振声名"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并为世人所知。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出了诗人对于政治抱负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文学创作和个人的成就渴望。通过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激情与不甘平庸的决心。
当时曾见,上苑东风暖。
今岁却相逢,向烟村、亭边驿畔。
垂鞭立马,一晌黯无言,江南信,寿阳人,怅望成肠断。
琼妆雪缀,满野空零乱。
谁是倚阑干,更那堪、胡笳羌管。
疏枝残蕊,犹懒不娇春,水清浅,月黄昏,冷淡从来惯。
晓窗明,庭外寒梅向残月。
吴溪庾岭,一枝偷把阳和泄。
冰姿素艳,自然天赋,品格真香殊常别。
奈北人、不识南枝,唤作腊前杏先发。奇绝。
照溪临水,素禽飞下,玉羽琼芳斗清洁。
懊恨春来何晚,伤心邻妇争先折。
多情立马,待得黄昏,疏影斜斜微酸结。
恨马融、一声羌笛起处,纷纷落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