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火投山郭,朝寒过驿桥。江云一色秣陵潮。
抹断蒋山腰。秋色低鸿雁,清霜急皂雕。
汀芦沙苇冷萧萧。风雨入南谯。
暮火投山郭,朝寒过驿桥。江云一色秣陵潮。
抹断蒋山腰。秋色低鸿雁,清霜急皂雕。
汀芦沙苇冷萧萧。风雨入南谯。
这首《巫山一段云·南谯道上》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南谯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深沉的情感。
“暮火投山郭,朝寒过驿桥。” 开篇即以“暮”与“朝”的时间对比,展现了一天之始与终的景象变化。傍晚时分,火光投射在山郭之上,夜晚的宁静与温暖;清晨时分,寒气弥漫过驿站的桥梁,清晨的寒冷与清新。这样的对比,不仅勾勒出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江云一色秣陵潮。抹断蒋山腰。” 江面上的云彩与江水融为一体,呈现出统一的色调,仿佛是秣陵潮水的映照。而蒋山的山腰被这云潮轻轻抹过,形象地描绘出云雾缭绕、山峦若隐若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氛围。
“秋色低鸿雁,清霜急皂雕。” 秋天的景色低垂,大雁南飞,清霜急促地覆盖着大地,雕鸟在寒风中疾速飞翔。这一句通过鸿雁与雕鸟的动态,以及秋色与清霜的静态,展现了季节更替的鲜明特点,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汀芦沙苇冷萧萧。风雨入南谯。” 水边的芦苇和沙滩上的芦苇在冷风中瑟瑟作响,显得格外萧条。风雨似乎也随着诗人的脚步,进入了南谯,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凄凉与孤寂。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行走在南谯道上的独特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旅途孤独与艰辛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炎曦方酷,喜款径到来,凉生庭绿。
石瘦皴云,林深障日,一径翠阴成幄。
小轩净无尘事,风飐帘痕如縠。
坐对久,觉清光浣尽,俗尘千斛。
清福堪健羡,此地寄居,大好添松竹。
碧润茶香,青涵墨彩,领取天机清淑。
倦来北窗高卧,梦破凉蟾莹玉。
旧栖托,巢痕宛在,结邻重卜。
湘皋翠冷,正灵妃故去。遗下金钗照芳渚。
抱仙根,恰又多谢华神,亲种出、一种珠明玉嫭。
盈盈岑浦外,罗袜凌波,堪与梅华共寒素。
生性厌繁华,白石清泉,更留得仙人同住。
更问取,春风几时来,但冷月荒烟,悄然无语。
皇宋有夫子,天与宰衡材。
卓哉仁祖明圣才为子孙培。
况值元丰天子,每读先生文字,辄自叹奇才。
尔日傥登用,韩范许同侪。恨群小,争忌嫉,肆挤排。
南海人去从此南渡祸胚胎。
已恨当时击掊,更有腐儒袭谬,身后毁犹来。
异代执鞭幕,酾酒友余哀。
正落灯风里,花缬催红,柳荑初长,趁小窗幽独。
扶杖相寻,白须红舄,款闲门修竹。
乳拍糕团,蜜煎瓜豉,饤盘牙簇。可识今朝。
上京燕九,多少香车,凤城西逐。
拣取双枝,占春风茅屋。
袖翠含香,脸霞上酒,映梅花如玉。
可惜匆匆不教留看,画帘红烛。
旧事金源,记明昌多暇,曾创琼华。
昭阳艳称第一,长驻翚车。
环肥略似,照团圞、明月争差。
看一样、宸妃仙李,玉鱼应笑南家。
遗像同留萧寺,胜青城北去,零落龙沙。
沧桑几回过劫,闲数宫鸦。
阇黎遍问,逊莲台、犹奉袈裟。
惆怅是、春风依旧,卷帘处处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