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笏兰台彦,能文江汉灵。
贪持御史劾,不顾大夫醒。
诋毁真销骨,嫌疑畏杀青。
投冠集乌署,解绂堕鸢溟。
毛脱荷囊笔,尘昏宝带钉。
书空宁咄咄,避弋更冥冥。
校尉贪厨酿,临川集贝经。
光华覆盆日,哆侈谮人星。
生计依江芷,年芳老砌蓂。
无人举幡救,挥涕望明庭。
上笏兰台彦,能文江汉灵。
贪持御史劾,不顾大夫醒。
诋毁真销骨,嫌疑畏杀青。
投冠集乌署,解绂堕鸢溟。
毛脱荷囊笔,尘昏宝带钉。
书空宁咄咄,避弋更冥冥。
校尉贪厨酿,临川集贝经。
光华覆盆日,哆侈谮人星。
生计依江芷,年芳老砌蓂。
无人举幡救,挥涕望明庭。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宋祁所作,名为《泌阳王介夫》。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泌阳王介夫的一生经历进行描绘,展现了其个性和遭遇。
“上笏兰台彦,能文江汉灵。”这两句开篇,表明王介夫在兰台(古代官署名)任职时,才华横溢,其文章具有超凡脱俗的精神。这里的“江汉”通常指的是长江和汉水,象征着广阔和深远。
接下来的几句:“贪持御史劾,不顾大夫醒。诋毁真销骨,嫌疑畏杀青。”描绘了王介夫因直言不讳而遭到御史的弹劾,不惧高位官员的警告,坚持正义,而遭受的诽谤和打击到了极点,以至于连性命都受到威胁。
“投冠集乌署,解绂堕鸢溟。”这里形象地表达了王介夫在仕途上的挫折与坎坷,他不得不放弃官帽,在荒凉的官署中度日。
“毛脱荷囊笔,尘昏宝带钉。”则是对其晚年生活的一种描绘。王介夫到了晚年,由于贫困,连书写时所用的笔也变得破旧不堪,而那些曾经珍贵的物品也被尘封。
“书空宁咄咄,避弋更冥冥。”表达了作者对王介夫晚年的同情,他虽然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已是孤独无援,世界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校尉贪厨酿,临川集贝经。”这几句则转向了王介夫的个人生活,他在晚年依靠微薄的俸禄过活,并且对待古籍书经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
“光华覆盆日,哆侈谮人星。”表达了诗人对王介夫一生坎坷遭遇的感慨,他的一生如同被云雾遮盖的太阳,无法发挥其全部光芒,而他的人格和才华却像璀璨之星,令人敬仰。
“生计依江芷,年芳老砌蓂。”王介夫晚年的生活是依附于自然,他的生命力如同长江之水,连绵不绝,即使到了老年,也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无人举幡救,挥涕望明庭。”则表达了诗人对王介夫孤独无援的境遇的深切同情,以及他内心对于光明与正义的渴望。这里的“明庭”象征着公平和正义的殿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泌阳王介夫一生的描绘,展现了其坚守正义、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在仕途上所遭遇的坎坷与磨难。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宋祁对于人才被埋没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感慨。
借屋复借屋,屋借恶客主人哭;
本言借半暂居停,转瞬主人被驱逐。
亦有不逐主人者,日爨主薪食主谷;
主人应役如奴婢,少不如意遭鞭扑。
或嫌湫隘再迁去,便将主屋向人鬻;
间逞豪兴构新居,在在隙地任卜筑。
东邻取土西邻瓦,南邻移石北邻木;
旬日之间庆落成,四邻旧巢皆倾覆。
加之警息朝夕传,土著尽编入册牍;
昼不得耕夜不眠,执殳荷戈走仆仆。
此地聚庐数百年,贫富相安无觳觫;
自从恶客逼此处,丁壮老稚泪盈目。
人言胡虏如长蛇,岂知恶客是短蝮!
我生大乱际,不幸兼两累;
人识我姓名,我复识文字。
虽无金石词,亦或动痂嗜;
而皮裹阳秋,未免触猜忌。
耿耿王烈妇,从容死就义;
立碑表贞姱,叙述颇详备。
巍巍太武山,孕毓多瑰异;
警句颂山灵,标之山头寺。
我名署其后,今皆遭劓刖。
若笑文字劣,何不以名示?
姓名果不祥,何不并人弃?
阴阳避就间,毕竟同儿戏。
木伐迹且削,大圣有斯事;
似我今所遭,未须生忿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