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便黯然,介山风雨政堪怜。
人情信宿矜相报,莫问相从十九年。
每到清明便黯然,介山风雨政堪怜。
人情信宿矜相报,莫问相从十九年。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介山风雨中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介子推的深切缅怀与感慨。首句“每到清明便黯然”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明节,一个追思先人的日子,诗人的情感也随之黯然低沉。接着,“介山风雨政堪怜”一句,将介子推与其所处的介山风雨联系起来,通过自然界的风雨来象征介子推命运的坎坷与不幸,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人情信宿矜相报”则转而探讨人情世故,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重视相互之间的回报与恩惠,却忽视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与理解。这里的“信宿”意为连续两夜,暗示这种情感的短暂与表面化。最后,“莫问相从十九年”以介子推与晋文公相从十九年的深厚友情为例,强调了长久陪伴与忠诚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人际关系中缺乏持久情感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介子推故事的引用和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忠诚与友情的赞美,以及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清明时节的哀伤与介子推故事的悲壮,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价值、情感真谛的深入思考。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
蕊香亦似浮金靥,花样还如镂玉钱。
玩影冯妃堪比艳,鍊形萧史好争妍。
无由擿向牙箱里,飞上方诸赠列仙。
落日驻行骑,沈吟怀古情。
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
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
新雪满前山,初晴好天气。
日西骑马出,忽有京都意。
城柳方缀花,檐冰才结穗。
须臾风日暖,处处皆飘坠。
行吟赏未足,坐叹销何易。
犹胜岭南看,雰雰不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