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野聘阿衡,渭滨师尚父。
三顾南阳庐,盛事追皇古。
炎汉四百载,惟公一身拄。
艰难得益州,定鼎符高祖。
北伐先征南,蛮夷亦心膂。
王业不偏安,臣志天应许。
长才诩卧龙,强敌畏如虎。
天若假公年,渭上规进取。
曹马一搆衅,钦诞皆外侮。
长驱定中原,芳降权亦虏。
凄凄五丈原,大星惨无语。
遂令汉山河,拱手归典午。
林深啼杜鹃,月黑闻铜鼓。
云霄长叹息,挥手谢伊吕。
莘野聘阿衡,渭滨师尚父。
三顾南阳庐,盛事追皇古。
炎汉四百载,惟公一身拄。
艰难得益州,定鼎符高祖。
北伐先征南,蛮夷亦心膂。
王业不偏安,臣志天应许。
长才诩卧龙,强敌畏如虎。
天若假公年,渭上规进取。
曹马一搆衅,钦诞皆外侮。
长驱定中原,芳降权亦虏。
凄凄五丈原,大星惨无语。
遂令汉山河,拱手归典午。
林深啼杜鹃,月黑闻铜鼓。
云霄长叹息,挥手谢伊吕。
此诗描绘了诸葛亮的一生及其对汉室的贡献。开篇以“莘野聘阿衡,渭滨师尚父”起笔,将诸葛亮与姜太公相提并论,凸显其非凡之才。接着“三顾南阳庐,盛事追皇古”,赞颂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佳话,与历史上的圣君贤相相映成辉。
“炎汉四百载,惟公一身拄”一句,感叹在汉室四百年间,唯有诸葛亮一人支撑大局。接下来“艰难得益州,定鼎符高祖”描述诸葛亮在蜀汉的功绩,为刘备奠定基业,如同高祖刘邦之于汉室。
“北伐先征南,蛮夷亦心膂”表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仅北伐对抗强敌,也成功安抚南方少数民族,显示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领导力。
“王业不偏安,臣志天应许”强调诸葛亮对汉室复兴的坚定信念,即使面对偏安一隅的困境,仍矢志不渝,得到上天的认可。
“长才诩卧龙,强敌畏如虎”以“卧龙”喻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强敌畏惧他的勇猛,形象地展现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
“天若假公年,渭上规进取”表达了对诸葛亮早逝的遗憾,希望他能有更多时间实现更大的抱负。
“曹马一搆衅,钦诞皆外侮”指出诸葛亮所面临的内外交困的局面,曹操、马超等强敌的威胁,以及边疆的侵扰。
“长驱定中原,芳降权亦虏”赞扬诸葛亮最终平定中原,使汉室得以恢复,同时也提到对北方的征服。
“凄凄五丈原,大星惨无语”描绘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悲壮场景,大星陨落象征着一代英豪的离世。
“遂令汉山河,拱手归典午”总结诸葛亮对汉室的贡献,使得汉室江山得以稳固,拱手让位于后继者。
最后,“林深啼杜鹃,月黑闻铜鼓”、“云霄长叹息,挥手谢伊吕”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功绩的无限感慨。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的光辉形象,以及他对汉室复兴的不懈努力和牺牲精神。
登我徂徕山,瘦蛟怒立龙撑髯。
天风振籁落金粉,石苔点破螭纹斑。
舟回暮泊湘江曲,两岸清风凤毛绿。
鹧鸪啼歇水云深,锦瑟无声睡初熟。
明朝解缆过西湖,冰魂折裂青珊瑚。
寒香浮动山月白,扣门夜半呼林逋。
沈醉归来情脉脉,偶逢画史询行迹。
挥毫写作岁寒图,旗亭远送天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