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入静隐寺途中作》
《入静隐寺途中作》全文
唐 / 周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乱云迷远寺,入路认青松。

鸟道缘巢影,僧鞋印雪踪。

草烟连野烧,溪雾隔霜钟。

更遇樵人问,犹言过数峰。

(0)
翻译
纷乱的云雾遮住了远方的寺庙,沿着青松指引的道路前行。
山路狭窄,鸟儿在巢边掠过,留下影子;僧人的鞋子上沾着积雪的痕迹。
草地上的炊烟与野外的火堆相连,溪边的雾气阻隔了霜钟的声音。
偶遇砍柴的人询问,他还说自己已经过了几座山峰。
注释
乱云:纷乱的云雾。
迷:遮蔽。
远寺:远方的寺庙。
入路:进入道路。
认:辨认。
青松:青翠的松树。
鸟道:鸟儿常走的小路。
缘:沿着。
巢影:鸟巢的影子。
僧鞋:僧人的鞋子。
印:留下。
雪踪:雪地上的足迹。
草烟:草地上的炊烟。
连:连接。
野烧:野外的火堆。
溪雾:溪边的雾气。
隔:阻挡。
霜钟:下霜时的钟声。
更遇:又遇到。
樵人:砍柴的人。
问:询问。
犹言:还说。
过:经过。
数峰:几座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乱云缭绕的远寺之路上的所见所感。开篇"乱云迷远寺,入路认青松",云雾弥漫中隐约可见远处的寺庙,而行者则沿途寻找那些参天的青松,以此作为前进的引导或是心灵的寄托。

"鸟道缘巢影,僧鞋印雪踪"一句,则展示了大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共生。鸟儿在林间穿梭,其踪迹成为了行者观察的对象,而僧人的脚印则留在了积雪之中,透露出寺庙生活的宁静与简单。

"草烟连野烧,溪雾隔霜钟"这里的意象转向自然景观。燃烧的野草如同薄雾般弥漫开来,而溪流中的雾气,则似乎将那清脆的霜钟声分割得遥远而不可触及。

最后一句"更遇樵人问,犹言过数峰"则是行者在旅途中遇见樵夫,并询问道路。樵夫回答说还需翻越几座山峰,这不仅增加了旅程的艰辛,也让人对前路充满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寺庙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行者对于精神寄托与内心世界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却又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周贺
朝代:唐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闻雁有怀苏内子及诸侍姬

淅淅寒风落叶稀,卧闻孤雁掩柴扉。

声悲月下佳人瑟,泪湿天涯病客衣。

夜入芦花何处觅,秋传书草为谁飞。

幽窗寂寞愁听汝,多少离情怨未归。

(0)

怀舍侄天亮

竹林诸子日徜徉,别后何人对尔狂。

报国芙蓉藏宝匣,登山瑶草满诗囊。

四君门下无高士,五柳窗前有上皇。

文事更能兼武备,中原谁荐杜当阳。

(0)

雁字效袁中郎小脩两先生体

葭浦初披匹练长,尺书飞自水云乡。

含霜缥缈如羲健,带雾纵横似旭狂。

奴隶总能供点染,弟兄元自解文章。

秋来春去成离别,只见随风寄一行。

(0)

小怀仙·其七

来途苦短去途修,超忽仙踪竟莫留。

铜雀事非伤邺水,罗浮梦断恨东洲。

绛巾字迹啼痕暗,宝镜光销电影流。

剩有香云湘箧底,千丝如绾死生愁。

(0)

恻恻吟·其九十六

芳华销歇古来多,欲哭张乔且放歌。

借问赵家痴姊妹,六宫专宠近如何。

(0)

恻恻吟·其十九

红粉真成薄倖灰,花前曾说恨王魁。

有谁负尔千金意,自绝朱颜哭不回。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