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陈检正二首·其二》
《挽陈检正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忆昔都门道,光华辱宰卿。

丁宁话盐筴,纤悉见民情。

一别惊时论,三年想颂声。

祇今空老泪,难使浊河清。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挽陈检正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已故陈检正的深切怀念与追思。首句“忆昔都门道”,诗人回忆起往昔在京城道上的场景,引出对陈检正的追忆。接着,“光华辱宰卿”一句,既赞美了陈检正的才华与地位,也暗含对其为官之不易的感慨。

“丁宁话盐筴,纤悉见民情。”这两句描绘了陈检正关心民生、细致入微地了解百姓疾苦的情景,体现了他作为官员的勤勉与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丁宁”(叮嘱)和“纤悉”(细微),诗人强调了陈检正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与体恤。

“一别惊时论,三年想颂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陈检正分别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他的怀念之情愈发深厚。诗人想象着三年后,人们会传颂陈检正的美德与功绩,这既是对陈检正高尚品德的认可,也是对诗人自己情感的寄托。

最后,“祇今空老泪,难使浊河清。”诗人感叹于自己只能以泪水表达对陈检正的哀思,而无法改变世事的无常。这里以“浊河”比喻社会的不公与混乱,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陈检正生前事迹的追忆,展现了他对民众的关怀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登黄楼

山接青齐横翠黛,水兼汴泗入洪流。

西风落日凭栏处,廊庙江湖总系愁。

(0)

句·其二

久闻父老言沙谶,为问何时出状元。

(0)

句·其二

盈尺子鱼来丙穴,一瓶女酒敌新州。

(0)

予戏作水墨四纸张庆符有诗因用其韵

姑孰先生方遣化,饥食馋涎餐饼画。

信知诗必穷乃工,忍穷谁复如公者。

崎岖我已羁江湖,偻肩如我世恐无。

从来画亦穷乃妙,两穷相值真堪吁。

平生笑坡誇四板,祇爱丹青非道眼。

岂如淡墨出天然,雪欲来时水云晚。

先生一见辄倾倒,回观浊世秋毫小。

不须更羡钓鱼翁,已自超然游汉表。

(0)

过三衢呈刘共父

别离如许每引领,邂逅几何还著鞭。

微服过宋我何敢,大国赐秦公不然。

衰鬓彫零已子后,高名崒嵂方丁年。

即看手握天下砥,山中宰相从云眠。

(0)

仙亭岩

仙子高栖海上山,一尘不到石台间。

鹤随仙客收棋去,龙伴山僧采药还。

风送白云归洞口,钟随明月到人间。

不须再问神仙事,花落花开暑又寒。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