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风月紫云旁,万选曾夸翰墨场。
鹿洞师资金就冶,考亭先集锦成章。
衣冠在昔承荣耀,人物于今赖激扬。
淮水相望天咫尺,老生愿得近辉光。
萧然风月紫云旁,万选曾夸翰墨场。
鹿洞师资金就冶,考亭先集锦成章。
衣冠在昔承荣耀,人物于今赖激扬。
淮水相望天咫尺,老生愿得近辉光。
这首诗《答颍上训导朱明仲先生(其一)》由明代诗人郑真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深刻思考。
首联“萧然风月紫云旁,万选曾夸翰墨场”以清雅的风月为背景,暗喻了文人雅士的才华横溢,曾经在文学的殿堂中大放异彩。这里的“万选”和“翰墨场”分别指代众多的文选和文学创作的场所,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古代文人生活和成就的向往与赞美。
颔联“鹿洞师资金就冶,考亭先集锦成章”进一步深化了对文化的探讨。鹿洞师金比喻的是古代学者在学术上的精进与追求,而“考亭先集锦成章”则可能是指某个重要的学术会议或文集的编纂,强调了知识的积累与传承。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知识与学问不断发展的肯定与敬仰。
颈联“衣冠在昔承荣耀,人物于今赖激扬”转而关注到历史人物的贡献与影响。这里“衣冠”象征着社会地位与荣誉,“在昔”与“于今”形成时间上的对比,强调了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即前人的智慧与成就对后世的启迪与激励作用。
尾联“淮水相望天咫尺,老生愿得近辉光”以淮水为喻,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知识、文化的光辉更接近的愿望。这里的“老生”既可理解为年长的学者,也可泛指渴望学习与成长的人们,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热忱与对前辈智慧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也蕴含了对知识与教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期待。
渡江已半月,终日劳宾饯。
夜梦江上山,恍若浮盏面。
觉来启篷阅,千里横一衍。
遥青出绿髻,忽尔天外见。
明明诗劵落,隐隐画屏献。
安得一往登,趁我双足健。
渔樵日来去,过眼不知羡。
珍重瓠庵人,偕此泉石愿。
故乡堕渺茫,乃此穷山依。
力业困乏资,萧飒如秋晖。
人生初无根,岁月著翼飞。
更堪几寒暑,蔓草真同归。
与怀死后名,不补身前饥。
已矣勿多谭,宁能置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