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亭献地豹言非,秦间廉颇又不疑。
四十万兵降死后,浑输括母一先知。
冯亭献地豹言非,秦间廉颇又不疑。
四十万兵降死后,浑输括母一先知。
这首诗《长平》由宋代诗人杜衍所作,通过历史事件长平之战的典故,深刻揭示了人性与政治的复杂性。
首句“冯亭献地豹言非”,引用了冯亭献地给赵国的故事,但这里的“豹言非”并非直接对应历史上的豹言,而是借用了“豹”字的隐喻,暗示了对决策者的批判。冯亭献地本是出于对赵国的忠诚,但在战略上却显得不明智,此处暗指在政治和军事决策中,有时看似忠心的行为,实际上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次句“秦间廉颇又不疑”,提到秦王使用反间计离间赵国大将廉颇,暗示了在权力斗争中,利用他人的信任进行破坏的手段。这不仅反映了人性中的阴暗面,也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后两句“四十万兵降死后,浑输括母一先知”,则聚焦于长平之战的惨烈结局。四十万大军的覆灭,与一个小小的策略失误紧密相关。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先知先觉的重要性。括母,即赵括的母亲,她曾预见儿子的失败,但她的声音并未被采纳。这不仅是对赵括个人命运的惋惜,更是对整个决策过程的反思,警示人们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应充分听取多方意见,避免因一己之见而导致的悲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于人性、权力、决策以及先见之明的思考,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
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岐路间。
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
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夏云如火铄晨辉,款段羸车整素衣。
知尔业成还出谷,今朝莫怆断行飞。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