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那复叹蒸沙,静笑饥肠日夜哗。
老褐不须供茗粥,朝餐吾已办丹霞。
真功那复叹蒸沙,静笑饥肠日夜哗。
老褐不须供茗粥,朝餐吾已办丹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松所作的《石门寺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对修行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真功那复叹蒸沙”,诗人以“真功”自许,表示自己追求的是真正的修行功夫,并非世俗的虚名浮利,因此对于那些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努力不屑一顾,甚至对其嗤之以鼻,如同对蒸沙的叹息一般,毫无价值。
次句“静笑饥肠日夜哗”,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在诗人看来,外界的纷扰和内心的饥饿(此处的“饥肠”象征着对物质欲望的渴望)都是短暂而无意义的,他以平静的心态看待这一切,仿佛在嘲笑它们的无谓。
后两句“老褐不须供茗粥,朝餐吾已办丹霞”,则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自信与满足。他并不需要依赖外物(如茶粥)来维持生活,因为他的精神世界已经足够丰富。这里的“丹霞”比喻为精神上的滋养,即通过修行获得的内在满足感和精神上的愉悦。诗人认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精神食粮,无需外界的任何供给。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自我满足,通过对世俗现象的讽刺与超越,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与肯定。
陇水流何驶,征人去何长。
不念金闺月,冷似铁衣霜。
行人在何处,闻在陇西县。
陇坂高蔽天,长安人不见。
悲风似陇树,滴泪如陇水。
妾念千丝多,郎情但一纸。
郎未到陇山,恨坂不造天。
郎已渡陇水,恨坂不委地。
候潮门开啼早鸦,有虎忽入居人家。
母儿畏窜鸡犬伏,排篱突户谁能遮。
狞风动树初哮吼,惊起东营捉生手。
怒拔长戈试一舂,目光落地伥魂走。
南山藜藿深冥冥,白日横行谁敢撄。
何为离窟来城市,牙爪虽全不能恃。
君不见壮士遭急缚,失路穷时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