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数丛菊,已著金粟蕊。
重阳能几时,使我日屈指。
向来陶渊明,勿谓今已矣。
我欲置樽酒,采之杂浮蚁。
东篱数丛菊,已著金粟蕊。
重阳能几时,使我日屈指。
向来陶渊明,勿谓今已矣。
我欲置樽酒,采之杂浮蚁。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象和诗人内心世界的古诗,通过对菊花和重阳节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东篱数丛菊”一句,以菊花为镜头,画出了一幅秋日静谧的图景。菊花在秋天盛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象征高洁和坚韧不拔品质的植物。
“已著金粟蕊”则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盛放的美丽景象,金黄色的花蕊像珍贵的金粒一样散发着光芒,这种细腻的笔触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
接下来的“重阳能几时,使我日屈指”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重阳,即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深入。在这里,诗人通过计算这个节气到来的次数,来强调时间的迅速流逝,以及自己内心的焦虑。
“向来陶渊明,勿谓今已矣”一句,则是诗人对历史上的隐逸之士——陶渊明的怀念。陶渊明以其清高脱俗、爱好自然而著称,这里诗人借他的名讽喻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我欲置樽酒,采之杂浮蚁”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在田园中种植菊花,用这些菊花酿造美酒,并伴随着微风中的花香和飞舞的萤火虫(浮蚁),享受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个人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了哲思和情感的佳作。
碧梧叶落红闺晚,玫砧敲月催金剪。
重重海帘银蒜垂,曲曲山屏皂罗展。
广储悬月月初临,缇幕染霜霜已深。
禁㾕铢衣围夜玉,嵯峨宝髻辟寒金。
云毋箱开同心锁,钴鉧香浮九微火。
秦篝齐缕斗纷华,蜀锦吴绫分婀娜。
熨帛由缯忆远行,遥遥夜夜不胜情。
百层妾住垂花坞,万里君居碎叶城。
垂花碎叶音尘隔,春去秋耒感行迹。
深闺心断结蚕书,绝塞眼穿无雁帛。
明烛兰膏照独眠,蛾眉曼㫽为谁妍。
试看裴羽相思夕,何似徐吾共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