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臣宅,千楹释子宫。
但求除橘籍,不见老松公。
怀抱凌云上,规模偃盖同。
须防雷雨际,恐复化为龙。
三国名臣宅,千楹释子宫。
但求除橘籍,不见老松公。
怀抱凌云上,规模偃盖同。
须防雷雨际,恐复化为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开篇“三国名臣宅,千楹释子宫”两句,以宏伟的古建筑作为背景,展示出一片恢宏的气势。“但求除橘籍,不见老松公”则转而描写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之情。这里的“橘”可能象征着某种纯洁或高洁,而“老松公”则是岁月悠久、坚韧不拔的象征。
接着,“怀抱凌云上,规模偃盖同”两句,诗人以其胸中的抱负和宏大的构想,与天上的云霞相比,表达了对高远目标的追求以及个人意志与自然界相通的境界。最后,“须防雷雨际,恐复化为龙”则是在提醒自己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变故,保持坚韧不拔的品格。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的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胸怀,还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境界。
柳黄半出年将破,溪溜浸苔强万个。
溪头蒲苇各萌芽,山梅最繁花已堕。
物色撩人思易狂,况跻别馆情何那。
城东日晚公将去,纛影未离愁四座。
公于万事不雕镌,心意恢恢无坎坷。
来从奎壁光铓下,笑倚樽筵成郡课。
嗟予龊龊才性下,弃置合守丘樊饿。
公持姓名动人主,祓饰宁嫌笔端挫。
从今清夜思江路,梦送公船先北过。
一字于吾补不曾,诗书况味冷如冰。
谁家以此为长策,不把其它易短檠。
钟鼎轩裳眼应白,馀犹要得圣贤力。
意诚身正一家齐,门中自有华胥国。
东都有人持汉斧,南国无人系周圄。
未从刀锯宥者三,先即桁杨听之五。
五三异念同一仁,圣贤典故公日新。
心从仁上勘得道,笔与民间点为春。
百未试一刑几厝,忘其劳绩况恩数。
天语疑由公出然,公心默与天通故。
持平已遂留何须,责难未了归可图。
课效九章三章外,游心千古万古初。
剖斗折衡还未可,非绵蕞莫矫丛脞。
结绳之外画冠馀,作古幸无嫌自我。
太初寂无闻,其中涵大音。
渊明窃知之,写以无弦琴。
曾何入乎耳,无乃听以心。
子新嗜声诗,失寝夜废衾。
九死厚所养,五穷发其吟。
去年抱膏肓,朅来求我针。
机缄与相勘,脉络归自寻。
得之三百篇,喜至不自任。
诗亡道何之,珷玞乱球琳。
春秋一中和,异者向与歌。
诏勿捃刍狗,其傍有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