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西山景,经年可避喧。
一声何处鸟,百样此中猿。
地雅僧成趣,峰高客断魂。
长藤梯藉力,茂树石粘根。
贱子心君骇,贤人手泽存。
水亭寒有素,云洞秀无痕。
古篆纡清涧,新图挂远村。
乾坤双断梗,身世一芳樽。
戍角催归路,吟鞭懒入门。
五年申浦住,卜宅愧吾昏。
酷爱西山景,经年可避喧。
一声何处鸟,百样此中猿。
地雅僧成趣,峰高客断魂。
长藤梯藉力,茂树石粘根。
贱子心君骇,贤人手泽存。
水亭寒有素,云洞秀无痕。
古篆纡清涧,新图挂远村。
乾坤双断梗,身世一芳樽。
戍角催归路,吟鞭懒入门。
五年申浦住,卜宅愧吾昏。
这首元代曹伯启的诗《再和》描绘了诗人对西山美景的深深喜爱,以及在此处隐居避世的生活感受。首联“酷爱西山景,经年可避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西山景色的钟爱,以及借此远离尘嚣的愿望。颔联“一声何处鸟,百样此中猿”通过鸟鸣猿啼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静谧。
颈联“地雅僧成趣,峰高客断魂”进一步刻画了山中的禅意与孤寂,僧侣的生活增添了雅致,而高峰则让游子心生感慨。接下来的“长藤梯藉力,茂树石粘根”描绘了山间自然景观的奇特,藤蔓攀附,树木扎根,富有画面感。
诗人感慨自己微贱的身份,却能在此感受到君子之风,同时赞赏前人的遗迹犹存,“贱子心君骇,贤人手泽存”。山水之美与历史的痕迹交织,使得诗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尾联“戍角催归路,吟鞭懒入门”以戍楼号角唤起归乡之情,但诗人沉浸于诗酒之中,不愿轻易离开这宁静之地。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西山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西风萧瑟天气凉,奄奄夫婿病在床。
祷神求医兼问卜,佥云病已入膏肓。
回忆结缡才十稔,一朝撒手情何伤。
当时不难以身殉,下有孤儿上姑嫜。
仰事俯蓄赖十指,此身未便遽云亡。
况复夫君有遗命,是儿须令继书香。
春秋递嬗儿渐长,就傅归来立母傍。
母云志士惜日短,莫道愁人恨夜长。
日短夜长阴可惜,挑灯课读亦何妨。
机声书声相接续,夜如何其夜未央。
儿承母训苦自励,青年名已列胶庠。
又将母节达上听,冰霜励洁邀龙章。
母年今已逾七秩,暇复课孙体康强。
谢生持图索题咏,频年奔走笔墨荒。
况复在前有珠玉,骚坛健将推张黄。
聊将俚句表慈孝,传之家乘志不忘。
《篝灯课子图,为谢节母题》【清·陈名典】西风萧瑟天气凉,奄奄夫婿病在床。祷神求医兼问卜,佥云病已入膏肓。回忆结缡才十稔,一朝撒手情何伤。当时不难以身殉,下有孤儿上姑嫜。仰事俯蓄赖十指,此身未便遽云亡。况复夫君有遗命,是儿须令继书香。春秋递嬗儿渐长,就傅归来立母傍。母云志士惜日短,莫道愁人恨夜长。日短夜长阴可惜,挑灯课读亦何妨。机声书声相接续,夜如何其夜未央。儿承母训苦自励,青年名已列胶庠。又将母节达上听,冰霜励洁邀龙章。母年今已逾七秩,暇复课孙体康强。谢生持图索题咏,频年奔走笔墨荒。况复在前有珠玉,骚坛健将推张黄。聊将俚句表慈孝,传之家乘志不忘。
https://shici.929r.com/shici/SIpUy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