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入桃源景可猜,莫非道士亦曾栽。
舟行溯水沿溪进,花映清流夹岸开。
石涧有岐封碧草,洞门无俗长苍苔。
方知此景非人世,岩谷幽深少客来。
忽入桃源景可猜,莫非道士亦曾栽。
舟行溯水沿溪进,花映清流夹岸开。
石涧有岐封碧草,洞门无俗长苍苔。
方知此景非人世,岩谷幽深少客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仙境般的桃源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
"忽入桃源景可猜,莫非道士亦曾栽。"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神秘而又诱人的氛围,桃源一词,便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里的“景可猜”和“莫非道士亦曾栽”,则暗示这可能是道士修炼之地,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舟行溯水沿溪进,花映清流夹岸开。"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诗人乘舟进入桃源的景象,"舟行溯水"表明舟逆水而上,"花映清流夹岸开"则展现出两岸花开、溪水清澈的美丽画面。
"石涧有岐封碧草,洞门无俗长苍苔。" 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桃源内部的景致,"石涧"和"洞门"均指幽深之处,而"碧草"与"苍苔"则展示出这里生机勃勃、自然纯净。
"方知此景非人世,岩谷幽深少客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这个桃源之地,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是一个隐秘而又美好的地方,很少有外来的行者涉足。
整首诗通过对桃源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让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脱离尘世的宁静与安逸。
检残玉历又春来,造化无私命转乖。
照水莫嫌穷面目,看山长有好情怀。
生期惠远眠云过,死问林逋借地埋。
诗到夜寒吟更苦,一枝梅雪映书斋。
列仙坛上碧鸡鸣,布袜青鞋取次行。
上界烟霞疑可到,东方草木渐知名。
一泓沧海杯浮景,万点青山棋落枰。
脚底云飞寒带雨,此身知是在蓬瀛。
美人隐于茶,性与茶不异。
苦涩知馀甘,淡薄见真嗜。
肯随世俱昏,宁堕众所弃。
灵雨滋山腴,迅雷起龙睡。
野草未敢花,春芽早呈瑞。
斗水须占一,焙火不落二。
趣深同谁参,隽永时自试。
葱姜勿容溷,瓜芦定非类。
标名寓玄思,微吟写清致。
成我君子交,从彼俗客恚。
嚼芳憩泉石,包贡免邮置。
辽辽玉川翁,千载共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