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帆春晓漾湖光,岸芷江蓠十里香。
云气北来经华岳,雨声西去过浔阳。
前追高士洪州近,回吊灵均楚泽长。
清啸数声山谷应,睡龙惊起浪花强。
锦帆春晓漾湖光,岸芷江蓠十里香。
云气北来经华岳,雨声西去过浔阳。
前追高士洪州近,回吊灵均楚泽长。
清啸数声山谷应,睡龙惊起浪花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北归鄱阳湖途中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思的交融。
首联“锦帆春晓漾湖光,岸芷江蓠十里香”,开篇即以绮丽的春晨景象引入,锦帆在湖面上轻轻荡漾,映衬着朝阳,湖畔的香草和江边的芳芷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香气扑鼻的画面。
颔联“云气北来经华岳,雨声西去过浔阳”,诗人通过想象云气自北而南,经过巍峨的华山,再向西飘过浔阳,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地理方位结合,既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
颈联“前追高士洪州近,回吊灵均楚泽长”,这里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古代高士的追慕和对屈原的缅怀之情。洪州,历史上曾是高士隐居之地;楚泽,则与屈原的《离骚》紧密相关。这一联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是对自己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
尾联“清啸数声山谷应,睡龙惊起浪花强”,诗人以清啸之声回应山谷的回响,仿佛唤醒了沉睡的巨龙,浪花随之激荡。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与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阳和脉脉动寒源,主人邀客开层轩。
已教云物遥相待,却与春风齐到门。
是时寒林净如拭,梅花亚檐光可即。
鲸吸流霞倒玉尊,羽觞犹恨飞无力。
周郎醇醪翻自醉,曲误几回顾不得。
蘧蘧蝴蝶拂筵飞,一调华胥遥送客。
将军学剑兼学书,轻裘缓带如鸿儒。
不独白猿传妙术,亦曾黄石授阴符。
当时射策黄金殿,明光宫中曾引见。
猛士如云拜下风,至尊含笑群公羡。
黄金横带虎为符,再拥蝥狐下粤都。
粤江旧是鼋鼍窟,赤手直探骊龙珠。
妖氛不动鲸波灭,刁斗无声雅歌发。
白马朝嘶浮峤云,雕弓夜挂丰湖月。
横海楼船漫诧勋,南人惟说伏波军。
君王若问安边略,个是麒麟阁上人。
刺促复刺促,为君歌别曲。
君家司马号能文,当时雁行淹与君。
二仲之名满人耳,世间文士徒纷纷。
新安山水天下奇,白榆社裹共题诗。
不独士龙称小陆,惠连本自异常儿。
西日东流不相待,词场赤帜须臾改。
我从海外数英雄,惟君犹有典刑在。
榕城正月鸟啼春,一片蒲帆薄海滨。
相逢大笑开怀抱,乃是平生托慕人。
花前握手欢何极,倒意倾情无所惜。
正好过从细论文,宁知遂作分飞翼。
粤王城南一送君,郁铜江口遂离群。
孤帆转眼不可接,愁看江树连江云。
由来君是湖海士,第五之名等骠骑。
愿君更奋鲁阳戈,横行直扫妖魔垒。
吴山越水从此分,去住俱成泪满巾。
披云峰畔多明月,倘向秋风忆故人。
《送汪仲嘉还新都》【明·李云龙】刺促复刺促,为君歌别曲。君家司马号能文,当时雁行淹与君。二仲之名满人耳,世间文士徒纷纷。新安山水天下奇,白榆社裹共题诗。不独士龙称小陆,惠连本自异常儿。西日东流不相待,词场赤帜须臾改。我从海外数英雄,惟君犹有典刑在。榕城正月鸟啼春,一片蒲帆薄海滨。相逢大笑开怀抱,乃是平生托慕人。花前握手欢何极,倒意倾情无所惜。正好过从细论文,宁知遂作分飞翼。粤王城南一送君,郁铜江口遂离群。孤帆转眼不可接,愁看江树连江云。由来君是湖海士,第五之名等骠骑。愿君更奋鲁阳戈,横行直扫妖魔垒。吴山越水从此分,去住俱成泪满巾。披云峰畔多明月,倘向秋风忆故人。
https://shici.929r.com/shici/h5F8pNd5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