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其三》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解剑独行残月,披衣困卧清风。

梦蝶犹飞旅枕,粥鱼已响枯桐。

(0)
注释
解剑:拔剑。
独行:独自行走。
残月:即将消逝的月亮。
披衣:穿着衣服。
困卧:疲倦地躺下。
清风:凉爽的风。
梦蝶:梦中的蝴蝶。
犹飞:仍然在飞舞。
旅枕:旅行时使用的枕头。
粥鱼:煮熟的鱼,可能指饭菜。
已响:已经响起。
枯桐:干枯的老梧桐树。
翻译
独自拔剑在残月下行走,穿着衣服在清风中疲倦地躺下。
梦境中的蝴蝶仍在旅行枕头边飞翔,粥鱼的声音已在枯老的梧桐树上传来。
鉴赏

这两句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夜晚解下佩剑,感受着月光和清风的意境。梦中蝴蝶仍在飞舞,旅途中的枕头旁依旧有粥鱼的声音回响。

“解剑独行残月”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我之情怀,佩剑象征着武力和勇气的同时也承载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披衣困卧清风"则描绘出诗人在夜晚轻披衣衫,躺于枕上,不为世俗所扰,享受着清新之风的宁静氛围。

“梦蝶犹飞旅枕”中的“蝴蝶”常被用来比喻灵魂或心思,这里暗示诗人即便在梦中也难以摆脱旅行的疲惫,内心深处仍然承载着对远方的向往和牵挂。"粥鱼已响枯桐"则透露出旅途中的寂寞与孤独,粥鱼即使已准备就绪,但在枯萎的桐叶间发出了声音,这也许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即便是在无声之中,也渴望得到回响。

整体上,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精神世界中的独白与自我安慰,同时也隐含了一种超越尘世、寻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如梦令·其三

卧看西湖烟渚。绿盖红妆无数。

帘卷曲栏风,拂面荷香吹雨。归去。归去。

笑损花边鸥鹭。

(0)

前日偕长文赴大庾饭坐中见黄菊盛开故有前作新诗既三复矣最后乃云黄菊尚未之见间有一二株白菊耳且有閒傍短篱寻嫩蕊忽惊孤蝶绕幽篱之句黄花岂得无语辄发一笑

曾向华筵折数枝,不知心正阿谁思。

却怜弄玉吹箫伴,忘了小桥同醉时。

和泪盈盈凄晓露,含情脉脉怨东篱。

孙郎风味年来减,且对西风罚满卮。

(0)

雨歇

急澍乘云度,凉烟落晚留。

山颜红露日,田尾浊鸣沟。

知倦翩翩鸟,来思湿湿牛。

东菑聊骋望,偏识种瓜畴。

(0)

丑奴儿/采桑子·其三

夜来子后披衣坐,心定神清。见个真人。

脸似胭脂体似银。炉中火焰炎炎起,紫气腾腾。

一粒丹成。管取飞升上帝京。

(0)

长相思·其三

上帘钩。下帘钩。夜半天街灯火收。有人曾倚楼。

思悠悠,恨悠悠。只有西湖明月秋。知人如许悠。

(0)

初冬山居即事十首·其七

久出畏人事,端来避世纷。

山光闲里见,樵唱静中闻。

茗碗晴翻雪,香炉晓吐云。

已应空百念,勿复叹离群。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