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漠漠黄云秋,黄须胡儿骑紫骝。
一马搀前弄风走,胡儿掣辔空骧首。
回鞭慎莫向南驰,汉家将军方打围。
夺弓射汝犹可脱,夺汝善马何由归。
塞上漠漠黄云秋,黄须胡儿骑紫骝。
一马搀前弄风走,胡儿掣辔空骧首。
回鞭慎莫向南驰,汉家将军方打围。
夺弓射汝犹可脱,夺汝善马何由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胡人骑兵与汉家将军之间的紧张对峙。首句“塞上漠漠黄云秋”以辽阔的边塞景象开篇,渲染出一种苍茫肃杀的氛围。接着,“黄须胡儿骑紫骝”一句,形象地刻画了胡人的外貌特征和坐骑,紫色的骏马更添了几分威猛之气。
“一马搀前弄风走,胡儿掣辔空骧首”描绘了胡人骑兵在战场上策马疾驰的场景,马蹄生风,胡儿试图控制坐骑却徒劳无功,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战场上的紧张与混乱。诗人巧妙地运用“空骧首”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胡人的无奈,也暗示了他们即将面临的危险。
“回鞭慎莫向南驰,汉家将军方打围”则揭示了战场的另一面,汉家将军正在布下围猎之阵,准备捕捉这些入侵的胡人骑兵。这一句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也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策略与战术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夺弓射汝犹可脱,夺汝善马何由归”,表达了即使逃脱了箭矢的威胁,失去了战马也无法返回家园的残酷现实。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个体带来的悲剧性命运,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受害者深切的同情。
普庵非相亦非名,达本忘情不见人。
孤月全收无意识,桂轮独耀绝纤尘。
三祇一念汤消雪,万行须臾火烁冰。
到此何劳声色问,共君本自镜圆明。
若将铜器作天真,背黑面青赚学人。
本性如空含万物,妙明寂照岂容尘。
山河石壁三春雾,空色全彰六月冰。
智自圆明非我所,不拘日月定光明。
天地无穷,人处于中。三才既兆,庶类皆通。
至圣立极,万方所宗。如星拱北,如水朝东。
垂衣而治,天下为公。孝慈道广,是谓大同。
自兹而降,谋用是崇。兵由此起,彊弱相攻。
上下分乱,莫知适从。匪兹礼义,曷能靖共。
顺之者吉,逆之者凶。不能率此,斯曰颛蒙。
穷通得丧,实维降衷。巧愚不与,系于遭逢。
毋肆小智,以菑厥功。安时处顺,于焉考终。
后皇来何从,顿此八纮网。
神皋尘冥冥,冠盖争勇往。
研桑到白首,塞屋犹怏怏。
云何石南牧,上印归州党。
虚装绝桂海,借石压轻桨。
清风肃炎涨,心事映莽沆。
一朝入吴门,几载耀庭幌。
取廉报常丰,溢作百世享。
英英玉华姿,宛有郁林象。
开轩函位置,得地甫寻丈。
何以诏云仍,世居如此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