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仰衡门下,怅焉陟高岑。
采秀遗所思,日暮江流深。
忆昔春华媚,醉我嘉树林。
在贵岂忘贱,片言失南金。
如何诧霄壤,杂思伤滞淫。
不见钟子期,依谁拟赏音。
偃仰衡门下,怅焉陟高岑。
采秀遗所思,日暮江流深。
忆昔春华媚,醉我嘉树林。
在贵岂忘贱,片言失南金。
如何诧霄壤,杂思伤滞淫。
不见钟子期,依谁拟赏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赵太史的怀念之情。首句“偃仰衡门下,怅焉陟高岑”描绘了诗人独自在低矮的衡门前徘徊,心中充满惆怅,随后登上了高高的山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接着,“采秀遗所思,日暮江流深”两句,诗人通过采摘山中秀美的植物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而日暮时分,江水深邃,更添了几分孤独与哀愁。
“忆昔春华媚,醉我嘉树林”回忆起往昔春天的美好时光,诗人与友人在繁花似锦的树林中畅饮,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那份快乐与自由至今仍令人心驰神往。“在贵岂忘贱,片言失南金”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地位高低有别,一句真挚的话语胜过千金之重。
“如何诧霄壤,杂思伤滞淫”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复杂情感的困扰和忧伤。“不见钟子期,依谁拟赏音”借用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深深遗憾,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充满了深沉的哲理思考和浓郁的人文关怀。
去年今夜在商州,还为清光上驿楼。
宛是依依旧颜色,自怜人换几般愁。
高第后归道,乃居玉华宫。
逍遥人间世,不异浮丘公。
甘寝何秉羽,出门忽从戎。
方将游昆崙,又欲小崆峒。
进退既在我,归来长安中。
焚香东海君,侍坐西山童。
善行无辙迹,吾亦安能穷。
但见神色闲,中心如虚空。
期之比天老,真德辅帝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