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麝囊花,含葩依春林。
双跗隐相络,中有百结心。
作意故迟放,气郁香益沈。
美人悄独立,袭上红罗襟。
因温如中酒,神味供细斟。
融想渐与化,梦幻皆侵寻。
露凉媚新蝶,月上啼文禽。
物犹助其致,人意安能禁?
纤纤麝囊花,含葩依春林。
双跗隐相络,中有百结心。
作意故迟放,气郁香益沈。
美人悄独立,袭上红罗襟。
因温如中酒,神味供细斟。
融想渐与化,梦幻皆侵寻。
露凉媚新蝶,月上啼文禽。
物犹助其致,人意安能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画面,通过“麝囊花”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哲思。
首句“纤纤麝囊花,含葩依春林”,以“麝囊花”为切入点,描绘了花朵在春天的林间悄然绽放的情景,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美。接下来,“双跗隐相络,中有百结心”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花朵内部复杂而微妙的结构,暗示着生命内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作意故迟放,气郁香益沈”则表达了花朵开放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深思熟虑,香气也随着开放逐渐浓郁,象征着智慧和情感的积累与释放。接着,“美人悄独立,袭上红罗襟”将视角转向了观花之人,通过“美人”的形象,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欣赏,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触动。
“因温如中酒,神味供细斟”描绘了观花者沉浸在美的体验中,如同饮下醇厚的美酒,心灵得到了深刻的滋养。接下来,“融想渐与化,梦幻皆侵寻”则表达了美的体验超越了现实,进入了更加广阔和深远的境界,引发了对生命本质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最后,“露凉媚新蝶,月上啼文禽。物犹助其致,人意安能禁?”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清凉的露水吸引新蝶,明月之下文禽的啼鸣,进一步强化了美的感染力和普遍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面对如此之美,人类又能如何抗拒和不被触动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美的追求、情感的体验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机上回文织更乱,对镜理发梳已断。
心绪千万端,相较不可半。
与君初见日,百计来诱之。
朝贻同心佩,暮结连理枝。
百年尚苦短,三生爱宠无尽时。
名花习见不如草,君心已变妾未晓。
尚持旧爱逢君嗔,拂袖另觅如花人。
故人岂比新人恶,毕竟故人命太薄。
不怨鸩鸟误,不恨野鹜欺。
只怪当时妾无主,刚肠轻被柔情移。
妾自为君守晚节,但愿新人莫如妾。
红颜不作白头吟,留与千秋有情惜。
虞山高,琴水深,征人之泪故人心。
乡关咫尺飞不去,胸中抑塞难为吟。
吟不成,思更苦,黑雾遮山潮寒浦。
长洲苑里生莽萧,真娘墓上狐狸嗥。
俯不闻春风弦歌之雅韵,仰不见祃旗插剑之高标。
蜡屐生尘游侣远,山水有灵应讥嗷。
虞山东去大江水,触想君情殊未已。
才人失意多如此,飘泊尘中犹幸耳。
金箫玉管欢未停,吾歌愁苦谁能听。
同调落落无几人,忧如相约乐不均。
不如淋漓热血报知己,拔剑笑唤要离魂。
山高水深尚隔绝,烈士埋骨三千春。
还将琴河酿酒峰作笔,沉醉题诗来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