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庵面目信何如,磊落平生传翠渠。
墓木文山今已拱,野航义水旧曾渔。
献投力却扶孤寡,诬枉终明庇里闾。
有父有兄还有子,一门荣耀总堪书。
果庵面目信何如,磊落平生传翠渠。
墓木文山今已拱,野航义水旧曾渔。
献投力却扶孤寡,诬枉终明庇里闾。
有父有兄还有子,一门荣耀总堪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光对果庵的传记进行品读后的感怀之作。通过“果庵面目信何如”,诗人首先提出疑问,引出对果庵形象的探索。接着,“磊落平生传翠渠”一句,赞美了果庵一生的坦荡与高尚,翠渠在这里象征着清雅与高洁,暗示果庵品格之高。
“墓木文山今已拱,野航义水旧曾渔”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果庵生前的渔舟生活与去世后墓地的静谧景象相对比,表达了对果庵生前生活与死后安息的感慨。同时,“文山”和“义水”也暗含了果庵的学问与道德品质。
“献投力却扶孤寡,诬枉终明庇里闾”揭示了果庵在世时的作为,他不仅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孤儿寡妇,还为无辜之人伸张正义,保护邻里乡亲,展现了其仁爱与公正的品德。
最后,“有父有兄还有子,一门荣耀总堪书”总结了果庵家族的荣耀,强调了其家庭成员的成就与贡献,以及整个家族的荣誉感。整首诗通过对果庵生平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体现了对高尚人格与家族荣耀的颂扬。
钱塘江北百里馀,涨沙不复生菰蒲。
沙田老桑出叶粗,江潮打根根半枯。
八月九月秋风恶,风高驾潮晚不落。
鼓声鼕鼕橹咿喔,争凑富春城下泊。
君家茅屋并城楼,不出山行不记秋。
越舶吴帆亦何故,今年明年来复去。
太华玉莲甘适口,我欲求之青壁斗。
昆崙不睹睹大宛,何异学射中涂还。
平生傲世予南阮,臧否未容留齿间。
七贤远迹冥鸿上,咸也复幸青云赏。
归来浊酒厌独倾,疲马却走诸任城。
红桃白李晚寂莫,黄菊独暴秋阳荣。
谪仙酒楼馀旧址,明月年年飘桂子。
不见山东故小吏,斗酒双鱼谁共喜。
恸哭穷涂自古难,不应更待雍门弹。
瓜田今岁初自垦,柴车后日复谁攀。
东阿下望有归意,且为子建留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