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忠寺古紧独完,春闰及来看牡丹。
纷纷黄紫类新植,所爱双栝根深槃。
旧围注视似稍长,疏荫交翠禅庭宽。
尔时抚柯辄搔抑,霜肤郁烈逾椒兰。
柏身松叶足本性,已外荣落何炎寒?
花时易过更相就,对此永日容忘餐。
悯忠寺古紧独完,春闰及来看牡丹。
纷纷黄紫类新植,所爱双栝根深槃。
旧围注视似稍长,疏荫交翠禅庭宽。
尔时抚柯辄搔抑,霜肤郁烈逾椒兰。
柏身松叶足本性,已外荣落何炎寒?
花时易过更相就,对此永日容忘餐。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陈宝琛所作的《访旧七首(其二)法源寺栝》。诗中描绘了诗人访问悯忠寺时,正值春季,前来观赏牡丹的情景。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停留在鲜艳的花朵上,而是被两株古老的栝树所吸引。
诗人描述了这两株栝树的形态与特点:“纷纷黄紫类新植,所爱双栝根深槃。”意思是说,周围的牡丹虽然色彩斑斓,但诗人更喜爱这两株古老的栝树,它们的根深深扎在大地之中。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栝树的形态:“旧围注视似稍长,疏荫交翠禅庭宽。”这两株栝树似乎比周围的事物更为古老,它们的枝叶稀疏,却能为禅院提供一片清凉的绿荫。
诗人对这两株栝树的观察细致入微:“尔时抚柯辄搔抑,霜肤郁烈逾椒兰。”在抚摸栝树的枝干时,诗人不禁感叹于它们表面的粗糙与内在的坚韧,这种感觉甚至超越了椒兰等香料的香气。诗人进一步赞美栝树的本性:“柏身松叶足本性,已外荣落何炎寒?”栝树如同柏树一般坚韧,松叶般充满生机,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它们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不为荣华所动,也不为寒冷所惧。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两株栝树的喜爱之情:“花时易过更相就,对此永日容忘餐。”在花开易逝的季节里,诗人愿意与这两株栝树相伴,度过整个白昼,甚至忘记了用餐的时间。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表达了他对栝树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仰。
君不见黄河之水从西来,东行万里到陜郡,有石横亘势欲回。
天教禹凿三门开,百川风雨万壑雷。
下孰为之挽,上孰为之推。
当时神禹何不一凿去,留此险阻胡为哉。
玄敬为予言,神门在中人北际,鬼门居南不可济。
水争石斗两无情,地险天生难尽弃。
乾坤万古一奇观,节宣亦为狂澜计,不然下此复有底。
柱山形如滟滪当江间,应愁一倒不复还。
识者观风似观水,作人之道固如此。
寥寥古调数千年,青眼高歌对吾子。
洞庭东望海云飞,一棹凌风省使归。
渭北漫愁江树远,衡阳真恨塞鸿稀。
金山寺近连秋浦,黄鹤楼高倚夕霏。
已贵复看颁锦诰,未衰何用著斑衣。
鸟回西极千峰碧,花发东郊十里绯。
寸草有心何日报,高堂无恙几时违。
天涯踪迹散还聚,客路怀思渴更饥。
明到湖南重回首,君山如画带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