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凤真人府,斑龙太上家。
天流芝盖下,山转桂旗斜。
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
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
紫凤真人府,斑龙太上家。
天流芝盖下,山转桂旗斜。
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
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其中融入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仙问候的期待。开篇“紫凤真人府,斑龙太上家”两句,以华丽的语言设定了仙界的壮观场所,紫凤与斑龙都是古代神话中的瑞兽,象征着高贵和尊荣,真人与太上则是道教中对仙人的尊称。这里通过这些形象描绘出一片超凡脱俗的境界。
接下来的“天流芝盖下,山转桂旗斜”进一步展现了这仙境中的奇观异景。天降之物(天流)与地生之宝(芝盖)交织在一起,而山间则有桂旗飘扬,这些都是古代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长寿的元素。
“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与和谐。圣藻(神圣的草木)在寒冷的露水中生长,而仙人的酒杯中则盛满了晚霞中的美好,这些意象表达了一种对纯洁、高洁生活的追求。
最后,“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则是诗人通过向“王母”(即西王母,一位掌管仙果与长生不老果实的神仙)询问桃花何时盛开,以此表达对永恒美好的探求和期待。这里的桃花不仅是自然界中之美好,而且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与繁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仙境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无限的追求。
众里知心少,唯师是故人。
临终书未答,昨夜梦全真。
鹤唳浑如哭,花开不似春。
近逢同住者,得问病元因。
居然真乐地,跬步亦徜徉。
大器何曾局,脩程未易量。
中天应躔象,吾道即宫墙。
万斛泉源在,非徒志秕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