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信逆旅,怀业理常牵。
玉匣方委榇,金台不复延。
挽声随径远,萝影带松悬。
讵能留十念,唯应逐四缘。
高堂信逆旅,怀业理常牵。
玉匣方委榇,金台不复延。
挽声随径远,萝影带松悬。
讵能留十念,唯应逐四缘。
这首诗描绘了在西城门处的一幕悲剧,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死亡的凄凉与哀伤。首句“高堂信逆旅”,以“高堂”象征死者生前的居所,将其比作“逆旅”,即旅人临时歇脚之处,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接着,“怀业理常牵”则表达了对死者生前事业和生活的怀念,以及这些记忆对生者情感的持续牵动。
“玉匣方委榇,金台不复延”两句,形象地描述了死者安葬的情景。玉匣和金台本是尊贵的丧葬用品,但如今却成了死者归宿的象征,昔日的辉煌不再,只有沉寂与哀悼。这不仅是对死者身份的尊重,也是对生命消逝的深刻感慨。
“挽声随径远,萝影带松悬”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凄美画面。挽歌随着道路渐行渐远,仿佛在诉说着不舍与哀痛;而藤萝的阴影与松树的枝叶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哀愁的画面。这一景象不仅渲染了悲伤的氛围,也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最后,“讵能留十念,唯应逐四缘”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无奈与接受。人生百态,世事无常,无法强求或改变,只能顺应自然规律,接受命运的安排。这句话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一种慰藉,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面对生死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死亡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体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哲学性思考。
白石盘盘磴,清香树树梅。
山深不吟赏,辜负委苍苔。
渺渺春生楚水波,楚人齐唱竹枝歌。
与君皆是思归客,拭泪看花奈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