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忽作羊角转,坐看波面纤罗卷。
日脚明边白岛横,江势吞空客帆远。
倚栏心绪风丝乱,苍茫初见疑凫雁。
渐觉危樯隐映来,此时增损凭诗眼。
东风忽作羊角转,坐看波面纤罗卷。
日脚明边白岛横,江势吞空客帆远。
倚栏心绪风丝乱,苍茫初见疑凫雁。
渐觉危樯隐映来,此时增损凭诗眼。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释德洪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诗中以“东风”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风力之强,仿佛化作了羊角形状,生动展现了风的动态美。接着,“坐看波面纤罗卷”,通过比喻手法,将水面的波纹比作轻柔的罗纱,细腻地表现了水波随风起伏的景象。
“日脚明边白岛横,江势吞空客帆远”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阳光照耀下,远处岛屿隐约可见,江面广阔无垠,船只在远方缓缓行驶,营造出一种辽阔壮丽的意境。这里运用了“吞空”的形象,巧妙地描绘了江面的浩瀚,以及船只在视野中的渺小感。
“倚栏心绪风丝乱,苍茫初见疑凫雁”则转入了诗人内心的抒发。倚靠栏杆,诗人的心绪随着风丝波动,思绪万千。在苍茫的景色中,诗人初见的鸟群,既可能是凫雁,也可能引发他对人生旅途的联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沉思考和情感投射。
最后,“渐觉危樯隐映来,此时增损凭诗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变化的敏感感知。随着视角的变化,高耸的桅杆时隐时现,这种微妙的变化让诗人感到既增又减,仿佛是自然与心灵的对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平田渺成湖,仲夏月多雨。
汀鹭湿不飞,林莺涩还语。
村烟多乞邻,馌饷常及午。
柴门无锁钥,出入随杖屦。
白鸥似相识,亦足忘尔汝。
王丞诗家流,画格亦天与。
君看百代遗,摹拓尚如许。
吾生慕丘壑,偶此系冠组。
试问松下翁,几人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