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王维诗意图》
《题王维诗意图》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古风

平田渺成湖,仲夏月多雨。

汀鹭湿不飞,林莺涩还语。

村烟多乞邻,馌饷常及午。

柴门无锁钥,出入随杖屦。

白鸥似相识,亦足忘尔汝。

王丞诗家流,画格亦天与。

君看百代遗,摹拓尚如许。

吾生慕丘壑,偶此系冠组。

试问松下翁,几人同出处。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开篇“平田渺成湖,仲夏月多雨”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夏日雨后的景象,湖面广阔,雨后湿润,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接着,“汀鹭湿不飞,林莺涩还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湿地中鹭鸟难以展翅飞翔,林间黄莺叫声略显迟缓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雨后自然界的静谧与生机。

“村烟多乞邻,馌饷常及午”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炊烟袅袅,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农妇们在中午时分送饭到田间劳作的人手中,体现了和谐淳朴的乡村社会风貌。“柴门无锁钥,出入随杖屦”则进一步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自由与闲适,没有繁琐的规矩,人们出入随意,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羡慕。

“白鸥似相识,亦足忘尔汝”一句,诗人借白鸥之喻,表达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情感。“王丞诗家流,画格亦天与”是对王维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现力的追求。

最后,“吾生慕丘壑,偶此系冠组”表达了作者对山川丘壑的热爱,以及在忙碌的官场生活中偶尔寻求自然之美的愿望。“试问松下翁,几人同出处”则以疑问的形式,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能够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是否寥寥无几,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乡村生活的深情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代生活压力的反思,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和鲁望风人诗三首

刻石书离恨,因成别后悲。
莫言春茧薄,犹有万重思。
镂出容刀饰,亲逢巧笑难。
日中骚客佩,争奈即阑干。
江上秋声起,从来浪得名。
逆风犹挂席,若不会凡情。

(0)

木兰后池三咏·浮萍

嫩似金脂飏似烟,多情浑欲拥红莲。
明朝拟附南风信,寄与湘妃作翠钿。

(0)

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但恐醍醐难并洁,只应薝卜可齐香。
半垂金粉知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

(0)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平上声

沟渠通疏荷,浦屿隐浅筱。
舟闲攒轻蘋,桨动起静鸟。
阴稀余桑闲,缕尽晚茧小。
吾徒当斯时,此道可以了。

(0)

奉和鲁望晓起回文

孤烟晓起初原曲,碎树微分半浪中。
湖后钓筒移夜雨,竹傍眠几侧晨风。
图梅带润轻沾墨,画藓经蒸半失红。
无事有杯持永日,共君惟好隐墙东。

(0)

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山瘦更培秋后桂,溪澄闲数晚来鱼。
台前过雁盈千百,泉石无情不寄书。
十里松萝阴乱石,门前幽事雨来新。
野霜浓处怜残菊,潭上花开不见人。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