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万卷读,命世文之豪。
矫矫鸾凤姿,仰止人物高。
坐石翳白拂,古茧磨衲袍。
玉堂挥翰手,不数乘与褒。
前身老画师,寓兴时抽毫。
要在胸中奇,醉笔随秉操。
柘原沙错错,独树风骚骚。
天荒鸟不入,路绝人告劳。
一旦辞世纷,御风归泬寥。
遥知紫玉府,冠佩方游遨。
不然跨汗漫,骑鲸弄云涛。
夜中梦见之,酌公以蒲萄。
觉来空把卷,我心增郁陶。
先生万卷读,命世文之豪。
矫矫鸾凤姿,仰止人物高。
坐石翳白拂,古茧磨衲袍。
玉堂挥翰手,不数乘与褒。
前身老画师,寓兴时抽毫。
要在胸中奇,醉笔随秉操。
柘原沙错错,独树风骚骚。
天荒鸟不入,路绝人告劳。
一旦辞世纷,御风归泬寥。
遥知紫玉府,冠佩方游遨。
不然跨汗漫,骑鲸弄云涛。
夜中梦见之,酌公以蒲萄。
觉来空把卷,我心增郁陶。
此诗描绘了一位学者或文人在山中居住的景象,通过对其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化的追求与自我精神修养的向往。开篇“先生万卷读,命世文之豪”一句,即点明主人公是一位博学多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物。而“矫矫鸾凤姿,仰止人物高”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先生的崇敬之情,认为其气质不凡,超乎常人。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坐石翳白拂,古茧磨衲袍”一句,通过对环境和衣着的细节刻画,再现了诗人对于清贫自守生活的向往。而“玉堂挥翰手,不数乘与褒”则表明这位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和不计较量的高尚品格。
诗中还通过“前身老画师,寓兴时抽毫”一句,暗示主人公可能还有绘画才能,或许是在赞美其全面发展的人格魅力。紧接着,“要在胸中奇,醉笔随秉操”则进一步强调了先生的才华横溢,如同醉酒一般无法抑制地流淌而出。
接下来的“柘原沙错错,独树风骚骚”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映衬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傲与不羁。紧接着,“天荒鸟不入,路绝人告劳”则描绘出了一种超然世外、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在“一旦辞世纷,御风归泬寥”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主人公最终回归自然天性的无限憧憬。而“遥知紫玉府,冠佩方游遨”则是对先生逝去后的追思和对其高洁品格的赞美。
最后,“不然跨汗漫,骑鲸弄云涛。夜中梦见之,酌公以蒲萄。觉来空把卷,我心增郁陶”一段,则是诗人在梦中与先生相遇的情景,醒后仍旧持卷的寂寞情怀,以及对这份精神寄托的深沉感慨。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描绘了一位文人的高洁形象,更通过这种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化传承和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切情感。
望郎回,望郎回,望郎不回心欲摧。
化作山头一拳石,质坚不朽心不灰。
花开花落秋复春,㷀然独立谁与邻。
夜深惟见皎皎月,雨晴只有英英云。
将心誓比云与月,云有卷舒月圆缺。
百年夫妇终古心,岂辨新离与故别。
此心炯炯天地知,山高水深终相期,郎君应有归来时。
鬻熊庙鬼啾啾泣,嗣王大醉无醒日。
秦虎岂无攘袂来,楚姬犹绾纤腰立。
纤腰竞借君王顾,小子为欢老夫怖。
灵宝何堪坐授人,不闻鬼恫见天怒。
天怒无如君梦梦,独醒那能偕醉众。
醒醉都难不复支,聊借江鱼收顶踵。
不散精灵哭到今,楚俗无知抛角粽。
崇祯十五年,干支在壬午。
前此流亡民,强半归故土。
渐渐辟荒田,种麦兼种黍。
四月大麦熟,秧田绿可睹。
贼从蓼六来,衔枚疾如羽。
蹂躏四野田,麦枯不得取。
人民复散亡,孤城鲜完堵。
雉堞践为隍,丁壮遭击捕。
剪发阻归路,分曹隶行伍。
间或逃归乡,官法猛如虎。
从贼尚苟延,归乡还逢怒。
贼势益滋蔓,闾阎益孤苦。
何不宽其纲,招之返农圃。
腐儒无长算,良民气莫吐。
纪此戒后人,抚循望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