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熊庙鬼啾啾泣,嗣王大醉无醒日。
秦虎岂无攘袂来,楚姬犹绾纤腰立。
纤腰竞借君王顾,小子为欢老夫怖。
灵宝何堪坐授人,不闻鬼恫见天怒。
天怒无如君梦梦,独醒那能偕醉众。
醒醉都难不复支,聊借江鱼收顶踵。
不散精灵哭到今,楚俗无知抛角粽。
鬻熊庙鬼啾啾泣,嗣王大醉无醒日。
秦虎岂无攘袂来,楚姬犹绾纤腰立。
纤腰竞借君王顾,小子为欢老夫怖。
灵宝何堪坐授人,不闻鬼恫见天怒。
天怒无如君梦梦,独醒那能偕醉众。
醒醉都难不复支,聊借江鱼收顶踵。
不散精灵哭到今,楚俗无知抛角粽。
这首诗以汨罗江为背景,通过鬻熊庙的鬼魂哭泣、嗣王大醉、秦虎的威胁、楚姬的无奈以及楚国的衰败,描绘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鬻熊庙鬼的“啾啾泣”暗示着历史的哀怨与不平,嗣王的大醉象征着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秦虎的“攘袂来”预示着外敌的侵扰,而楚姬的“纤腰立”则展现了女性在动荡时局中的无力与坚守。这些形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复杂的历史画卷。
“纤腰竞借君王顾,小子为欢老夫怖”描绘了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与矛盾,反映了君臣之间的复杂关系。而“灵宝何堪坐授人”则表达了对权力滥用和道德沦丧的批判。“不闻鬼恫见天怒”揭示了自然法则对人类行为的警示,暗含着对历史教训的思考。
“天怒无如君梦梦,独醒那能偕醉众”表达了对统治者沉迷于享乐、忽视国家危亡的批评,同时也反映出个人在集体意识中的孤独与挣扎。“醒醉都难不复支,聊借江鱼收顶踵”则暗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即使在困境中也寻求一丝慰藉。
最后,“不散精灵哭到今,楚俗无知抛角粽”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长久记忆与哀思,同时也对后世无知的警示,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是对历史与人性深刻洞察的艺术展现。
昔者曾怜佛桑贱,今来却见贵扶桑。
天鸡叫罢日才上,海蜃楼高霞正忙。
此时此花染欲醉,是株是朵茜成行。
都争茜颊堪千镒,谁问莲花似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