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屋两三间,随僧且住山。
诗无一朝废,官有十年闲。
日上花明野,鸡啼门掩关。
春风从草草,老态已斑斑。
败屋两三间,随僧且住山。
诗无一朝废,官有十年闲。
日上花明野,鸡啼门掩关。
春风从草草,老态已斑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咏晴(其二)》。诗中,诗人以简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居生活的画面。"败屋两三间,随僧且住山",表达了诗人选择在破旧的房屋中与僧人一同隐居山中的宁静心境。"诗无一朝废",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和热爱,即使生活简朴,也不忘文学追求。
"官有十年闲"暗示了诗人可能曾经有过官职,但如今却过着悠闲的生活。"日上花明野,鸡啼门掩关"描绘出早晨阳光洒满田野,鸡鸣声中诗人关闭门户,享受孤独与自然的静谧。最后两句"春风从草草,老态已斑斑"则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春风轻拂,草木茂盛,而自己却已显现出老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热爱诗歌的隐逸情怀,以及对时光荏苒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