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
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
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
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
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
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
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
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幽静的山水画卷,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知音难求的感慨。
"愁云残腊下阳台"一句,以“愁云”设定氛围,用“残腊”形容雪后的景象,“下阳台”则是诗人所处之地,从这里可以想见诗人心境不宁,正如这天气一样。
"混却乾坤六出开"则是对雪后世界的描绘,“混却乾坤”表明雪花纷飞,使得天地间界限模糊,“六出”指的是六合,即宇宙之内,而“开”字有解冑之意,意味着在这浓厚的氛围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
"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两句,是对雪后夜景的描写。月亮与雪光相互辉映,共同显现出一种祥瑞之色;而“共花争艳”则是说雪中的梅花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艳丽,与其他花朵竞美,尽管周围是一片寒冷。
"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两句,诗人通过“飞随郢客”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而“散逐宫娥”则是对宫中女乐手舞袖之美的描绘,两者都透露出一种留恋与怀念。
最后,“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求的感慨。尽管身处这般美丽的雪景之中,但最亲近的心灵伴侣却不在眼前,于是诗人决定“剡溪乘兴”,即顺着溪流前往心中的那个人那里,以表达自己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远方知音的思念和渴望,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深沉的情感。
暑湿倦行役,依投得禅关。
空堂纳清风,坐见香霏还。
积水共天远,高僧与云闲。
传闻扁舟人,宿昔庐兹山。
姝者已千载,诸峰高烟鬟。
当时功名成,止在谈笑间。
今岂无国士,宸游一何艰。
凭高望行朝,小雨犹斑斑。
轩冕有何乐,书生分尤悭。
都卢百年中,强半堕险艰。
能著屐几两,恨无茅三间。
傥非身世忘,那得方寸闲。
不见葆真老,功成鬓毛斑。
飘然日边来,复作昼掩关。
所至书满屋,铅黄不停删。
开窗寻丈馀,要看湘南山。
夕待明月至,朝期白云还。
醉吟如乐天,但少素与蛮。
嗟哉道脩阻,无由结朱颜。
惟应梦见之,千里同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