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怪石自崆峒,钟梵时闻烟蔼中。
欲向丛祠访神女,洞门回首白云封。
千寻怪石自崆峒,钟梵时闻烟蔼中。
欲向丛祠访神女,洞门回首白云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诗人以“千寻怪石自崆峒”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深邃且充满奇石的山洞之中。接着,“钟梵时闻烟蔼中”一句,巧妙地融入了寺庙的钟声与梵音,以及缭绕的烟雾,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种声音与烟雾在山洞中回荡,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
“欲向丛祠访神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神灵的向往与探索之心。他想要前往附近的祠堂寻找传说中的神女,这一愿望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浪漫情怀。然而,“洞门回首白云封”却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当诗人回望洞口时,却发现洞门已被白云所封,仿佛是神灵不愿被轻易打扰,或是自然之力在保护着这片神秘之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洞穴的自然之美与神秘之感,同时也蕴含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之情。诗人的想象力丰富,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神秘。
山人筑居青涧傍,数间矮屋如舟航。
清风粼粼白石烂,满目野水凝秋光。
浴水凫鹭閒来去,凭栏总是沧洲趣。
竹间凉月白纷纷,更似芦花最深处。
高情阅世犹虚舟,久矣委心从去留。
秋风不待归张翰,夜雪每疑来子猷。
儿童忽报前川涨,云雾轩窗九天上。
故园梦断酒初醒,落日遥闻采莲唱。
西安城边芳草多,乱汀横渚尽烟波。
纫兰为佩寄远道,又恐閒门无客过。
迢递江南望江北,住久岂知身是客。
多情我自爱桐乡,自信鸥盟寒不得。
亦有扁舟彭蠡宾,别却槎头今几春。
明朝便合投簪笏,向子亭边与卜邻。
桂子怀武夷,翩翩向东粤。
褰云采石华,著屐踏海月。
我昔留豫章,尔祖尤清狂。
高居太古楼,呼酒时飞觞。
一别上京国,屡献匡时策。
桃李漫成蹊,秋风改颜色。
持节拥貔貅,干戈遍南州。
誓将扫氛祲,少纾黄屋忧。
流云翳太清,谪宦向江城。
忆听西山雨,对酒写离情。
羡子神仙器,去击沧浪枻。
不辞行路难,独鹤思凌厉。
青山九曲溪,每曲可幽栖。
日暮棹歌里,剑光起虹霓。
仰挹浮丘袂,頫流贾生涕。
真隐倘相逢,为述烟霞志。
折芦渡海水,诸方记遐踪。
东穷会稽岭,南登祝融峰。
赤城霞绮多,香炉紫烟重。
平生几緉屐,伴此九节筇。
昨者来阙下,祗园忆相逢。
燕坐永夜灯,翻经清曙钟。
一彻了空寂,真际何从容。
法云散天华,珠光起神龙。
上人既东归,正法信有宗。
亦欲乘桴行,同心幸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