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天目来,九月云林宿。
禅房秋兴多,题诗遍青竹。
双星天目来,九月云林宿。
禅房秋兴多,题诗遍青竹。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两位高僧在松雪庵内宴饮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房中的宁静与雅致。
“双星天目来”,开篇即以“双星”象征两位高僧,他们如同天目山上的星辰,带着清幽与智慧而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九月云林宿”,九月的云林,既是季节的更迭,也是环境的渲染,云雾缭绕的林间,仿佛为这次宴饮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
“禅房秋兴多,题诗遍青竹。”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宴饮的地点——禅房,以及活动的内容——题诗。秋天的禅房里,诗人的情绪丰富而深沉,他们不仅享受着美食,更在青竹之上留下了对这次聚会的感慨与思考。青竹作为背景,既象征着文人的风骨,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力,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且富有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禅宗文化中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展现了文人墨客之间的深厚友谊与艺术交流的美好瞬间。
三载吴门矣!十眉图、任翻新样,终嫌不似。
路鬼揶揄山鬼笑,飘泊从今可已。
只未了狂奴心事。
留得红妆知已在,尚甘心、憔悴缁尘里。
吹绉了,一池水。抱琴羞向朱门埋。
问何如、春风鬓影,当炉蜀市。
俊眼明于三五月,解向风尘求士。
天使慰孤穷才子。
莫虑秋来消渴疾,对芙蓉、山黛堪忘死。
呼地下,长卿起。
阳羡峰高荆水深,草堂风物静萧森。
层轩不碍浮云色,曲径遥通野岸浔。
自引溪泉教作涧,旋移邻竹看成林。
怜花肯信儿童折,爱树时防鹿豕侵。
身在尽馀容膝地,囊空频散买书金。
门无俗客城中驾,坐有清风石上琴。
仰止高山谁独步,跫然空谷有馀音。
卦探羲氏阴阳画,诗和尧夫首尾吟。
台省正逢推毂日,江湖空忆挂帆心。
王郎旧业今何有,十载庭槐满地阴。
轻蒲一簇软如花,巧织重铺意未华。
吟处迥宜孤背倚,坐来温爱两趺加。
未沾南国佳人惠,已落东泷野叟家。
幸有题封三十字,慇勤留向手中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