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景.江动月移石》
《秋景.江动月移石》全文
宋 / 刘辰翁   形式: 排律  押[江]韵

石是龙眠处,终无石可扛。

未应江动月,自是月移江。

本似岷山雪,今为岭表泷。

是谁惊兔杵,失却钓鱼矼。

投渚天为碎,蹲磻影忽双。

桂轮无侧匿,眼眼似窥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江边的景象,以“江动月移石”为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融为一体。

首联“石是龙眠处,终无石可扛”,以“龙眠”二字暗示石头曾是龙憩息之所,但即使是如此珍贵之物,也无法被人力所扛起,暗含世间万物皆有限,人力难以把握的哲思。

颔联“未应江动月,自是月移江”,运用了反问和转折的手法,指出并非江水在动,而是月亮似乎在移动,江面的波光粼粼让月亮仿佛在江中游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观察和感悟。

颈联“本似岷山雪,今为岭表泷”,将眼前的景象与遥远的岷山雪景相联系,又与岭南的泷水相对比,通过时空的转换,表达了对自然变迁的感慨,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境遇变化的思考。

尾联“是谁惊兔杵,失却钓鱼矼”,以“惊兔杵”比喻突然的变故或意外,而“钓鱼矼”的丢失则象征着某种失去或遗憾。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比喻,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偶然性与不可预测性的深刻体会。

最后两联“投渚天为碎,蹲磻影忽双”,描绘了江面上的光影交错,仿佛天空也因江水的破碎而变得支离破碎,蹲在岸边的石头(磻)在月光下投下的影子忽然变成了两个,进一步强化了自然景象的神秘与变幻莫测。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江边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刘辰翁

刘辰翁
朝代:宋   字:会孟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生辰:1233.2.4—1297.2.12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
猜你喜欢

逢姚山人

结客长安兴已孤,寸心元自向吾徒。

谁从世外传鸿宝,惟羡仙家隐玉壶。

短褐尚能频说剑,明灯犹忆醉呼卢。

因君更问华阳事,昔日金笼尚在无。

(0)

寄寿钱叔宝

问寿谁能知甲子,高风还似隐支硎。

年收粳秫堪娱老,旧饵参苓可鍊形。

门客每从书白练,羽人频自与丹经。

欲寻海上桃花熟,虚滞长安有岁星。

(0)

送方计部子及还留都

画省三年报政成,秋风吹客复南征。

佩鱼湘水名犹在,策骏燕台坐尽倾。

西第歌钟怜卜夜,司农飞挽待趋程。

摇心花柳秦淮路,曾是江东老步兵。

(0)

宿冲虚观

陟磴攀萝路几寻,飞云影落万峰阴。

仙坛芜没铜龙出,帝历悠长玉简深。

醉后石函忘点检,年馀星发任相侵。

攲厓许卜朱明洞,白鸟时来倘寄音。

(0)

同欧桢伯过龙华寺访汪仲淹

居士何心拟净名,閒寻车马静中行。

新开别业如龙树,直指西天入凤城。

文赋每从挥麈就,花林应与下帷清。

雪山原是初禅地,苦行知能證道成。

(0)

雪夜同陈太史仁甫陈大理玉叔康管二山人集梁思伯宅

入夜风声渐细微,不知塞色上人衣。

平连青阁千林暝,愁逐黄云几处飞。

上国烟花仍自媚,天涯芳草待谁归。

相逢剧对金尊好,最是阳春此调稀。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