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客长安兴已孤,寸心元自向吾徒。
谁从世外传鸿宝,惟羡仙家隐玉壶。
短褐尚能频说剑,明灯犹忆醉呼卢。
因君更问华阳事,昔日金笼尚在无。
结客长安兴已孤,寸心元自向吾徒。
谁从世外传鸿宝,惟羡仙家隐玉壶。
短褐尚能频说剑,明灯犹忆醉呼卢。
因君更问华阳事,昔日金笼尚在无。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逢姚山人》描绘了一位在长安结交朋友却感到孤独的隐士形象。首句“结客长安兴已孤”表达了主人公在繁华都市中寻求志同道合之人的不易,以及内心的孤独感。接着,“寸心元自向吾徒”表明他对真正知己的渴望和对自己品性的坚持。
“谁从世外传鸿宝,惟羡仙家隐玉壶”两句,通过“鸿宝”象征珍贵的学问或秘籍,暗示了姚山人可能是一位拥有高深知识或修行的隐士,过着超脱尘世的生活,居住在如玉壶般清静之地,令人羡慕。
“短褐尚能频说剑,明灯犹忆醉呼卢”进一步描绘了姚山人的生活状态,即使穿着简朴,他仍然热衷于谈论剑术,夜晚围坐明灯,与朋友畅饮,生活充满了豪情与乐趣。
最后,“因君更问华阳事,昔日金笼尚在无”以询问关于华阳派的事迹收尾,暗指姚山人可能与道教或某种神秘学派有关,而“昔日金笼”则可能是他们共同的话题,引发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与姚山人的相遇,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与友情的珍视。
回车已嫁衡门下,将去复留情不舍。
举家欲语畏郎嗔,独自登车无送者。
吞悲惟恐路人知,默默还思初嫁时。
父母殷勤受明礼,良媒宛转来通辞。
入门郎听舅姑语,妇道营生在勤苦。
淡妆不用画蛾眉,朝采蚕桑暮机杼。
亦知朴陋人所厌,习成天性终难变。
丈夫有才常好新,贱妾薄命何嗟怨。
缲丝在车犹未除,亭午当炊谁下厨。
但得新人亦似此,庶免高堂烦老姑。
到家无面见邻姬,独掩寒闺双泪垂。
少时只恨青春促,今日方愁年老迟。
思悲翁,在彼西山,我心悹。谓我癙忧,孰可终?
楸梧郁郁,松柏依依。翁归曷之?所莫知。
凤鸟不至枭于飞,昕不旦出目无辉。已焉哉!
陆行舟,水行车,复何归祸夫腾骧?
雅人微我思也,悯先人云胡亡,哀我生遘二丧。
呜呼!苍天曷有常?悲夫!
翡翠楼临鸂鶒水,珠帘晓捲香风起。
靓妆摇荡湖色澄,一样芙蓉镜花里。
蒲深柳暗人迹稀,麦歌声里双凫飞。
攀红采绿日易晚,夕灯愁对文君机。
金羁白马谁家醉,桂楫迎秋减芳意。
荷叶经霜缺旧圆,藕肠欲断丝还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