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人晏犹眠,行子夕未宿。
此心从何生,却道力不足。
居人晏犹眠,行子夕未宿。
此心从何生,却道力不足。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其一)庄敬日强斋》。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居人晏犹眠,行子夕未宿。”这两句以平缓的语气,勾勒出一幅晚霞中人们和鸟类都尚未安息的景象。这里,“居人”指的是住在家中的普通百姓,“行子”则是指外出的旅人或士子。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此心从何生,却道力不足。”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此心”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内心情感,而“从何生”则是询问这些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后面“却道力不足”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实现某种理想或追求的无奈和自嘲。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纯净生活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个人力量有限的感慨。杨万里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田园图,更透过平淡中见出了深意和哲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共同追求。
智不如愚,辩何如讷,大巧又何如拙。
螳黠蝉痴,鹤长凫短,总是一番消歇。
逝者如斯,挠之不浊,止水本来明彻。
君试看、云散天开,见出自家秋月。
谁种得、白雪黄芽,交梨火枣,不怕北风吹裂。
头上簪花,手中拍板,稽首金银宫阙。
见说麻姑,高骑鹏背,载酒过门相谒。
便呼童、拗折松枝,扫取一庭残雪。
归去来兮,渔歌樵唱,觅愁愁在那边。
承流委顺,万事没机关。
眼底江山如画,松环抱、修竹当前。
君便有,侯封相印,到此也须还。
人生消底物,百年都付,茆屋三閒。
但卷舒以道,到了何难。
日月消磨双鬓,中原信、未报平安。
蒙头睡,日高慵起,帘影上三竿。
待月下石壁,罢琴竹间亭。
坐绝百虫响,旅怀才夜宁。
天高玉露泻,草木流晶荧。
四山湛秋色,万物无隐形。
风蝉抱叶落,雪鹄迎云停。
此时西涧人,柴门久已扃。
谁同展清会,念此风泠泠。
世难避空谷,忧思同醉醒。
偶适不为贵,人生易漂零。
茫茫河汉流,荧惑光众星。
干戈未衰息,前途杳冥冥。
岁晏有结托,东去浮沧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