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为常轻定复飘,间梅遮杏得春饶。
别离处处添愁色,风雨年年换旧条。
拂瓦半枯陶令宅,沿溪不断灞陵桥。
凄凉又见千门绿,野老当时恨未销。
体为常轻定复飘,间梅遮杏得春饶。
别离处处添愁色,风雨年年换旧条。
拂瓦半枯陶令宅,沿溪不断灞陵桥。
凄凉又见千门绿,野老当时恨未销。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萧瑟景象和淡淡的忧愁情绪。开篇“体为常轻定复飘,间梅遮杏得春饶”两句,通过对柳絮轻盈、如棉花般飘落的描写,以及梅花与杏花交织在一起获得春天的宽宥,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凄清氛围。紧接着“别离处处添愁色,风雨年年换旧条”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因别离而增加的忧愁,以及时间流转带来的变化和沧桑感。
中间“拂瓦半枯陶令宅,沿溪不断灞陵桥”两句,通过描绘荒废的古宅和连绵不绝的小溪及桥梁,勾勒出一幅荒凉古迹图。这些景象都在传递着一种历史的沉重与时光的流逝。
最后,“凄凉又见千门绿,野老当时恨未销”两句,则是对那曾经的繁华如今仅剩下凄凉一片,以及诗人对于过去的遗憾和不满仍然未能释怀的情感表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的缅怀与哀愁,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生命易逝的深刻感悟。
霜树东门晓,清寒满客衣。
一樽从此别,百两几时归。
漆水鱼初荐,梁园雪正飞。
高堂今远郡,须念报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