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东流圣感寺》
《过东流圣感寺》全文
宋 / 刘弇   形式: 古风

客从西南来,明发倦流徙。

寅缘泊烦促,羁凫染寒水。

祇园开阳方,百年此经始。

陂陀一水去,腾蹴数峰峙。

轩楹仍东辟,晚秀皖如洗。

物随眄睐移,一息间三起。

僧閒神自定,童野发不理。

平生腐儒计,鞍肉蚀两髀。

眼力耗蝇头,半豁缀旒齿。

崖涧饱所经,兹乃形性侈。

疾走影不休,兼忘竟何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路过东流圣感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

首句“客从西南来,明发倦流徙”点明了诗人的行旅背景,他从西南方向而来,在黎明时分感到旅途的疲惫。接着,“寅缘泊烦促,羁凫染寒水”描述了诗人停泊在一处,周围环境显得有些压抑和寒冷,仿佛被束缚的鸭子一般。

“祇园开阳方,百年此经始”转而描绘了寺庙的景象,阳光刚刚开始照耀,这座寺庙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接下来的“陂陀一水去,腾蹴数峰峙”则展现了山水之美,水流蜿蜒而去,几座山峰矗立在前方。

“轩楹仍东辟,晚秀皖如洗”描绘了寺庙建筑的布局和环境,轩楹(门廊)依然向东延伸,晚上的景色如同被洗涤一般清新。随后,“物随眄睐移,一息间三起”表达了诗人对周围事物的敏锐观察,每呼吸一次,就能看到不同的景象。

“僧閒神自定,童野发不理”描绘了僧侣的宁静生活,他们心神安定,孩童的头发也未被打理。接下来,“平生腐儒计,鞍肉蚀两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反思,他曾经作为书生,鞍马劳顿,身体消瘦。

“眼力耗蝇头,半豁缀旒齿”则描述了诗人视力衰退,只能勉强看清蝇头大小的文字,牙齿也因年老而脱落。最后,“崖涧饱所经,兹乃形性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体验,即使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内心却更加丰富和宽广。而“疾走影不休,兼忘竟何是”则以动态的视角结束全诗,即使在快速奔跑中,也不忘思考生命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佛教以及个人经历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刘弇

刘弇
朝代:宋   号:云龙   籍贯:安福(今属江西)   生辰:1048-1102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猜你喜欢

赴连州途经洛阳诸公置酒相送张员外贾以诗见赠率尔酬之

谪在三湘最远州,边鸿不到水南流。

如今暂寄樽前笑,明日辞君步步愁。

(0)

太湖诗·其十明月湾

晓景澹无际,孤舟恣回环。

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

半岩翡翠巢,望见不可攀。

柳弱下丝网,藤深垂花鬘。

松瘿忽似狖,石文或如虥。

钓坛两三处,苔老腥斑斑。

沙雨几处霁,水禽相向闲。

野人波涛上,白屋幽深间。

晓培橘栽去,暮作鱼梁还。

清泉出石砌,好树临柴关。

对此老且死,不知忧与患。

好境无处住,好处无境删。

赧然不自适,脉脉当湖山。

(0)

赠草堂宗密上人

吾师道与佛相应,念念无为法法能。

口藏宣传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灯。

尽离文字非中道,长住虚空是小乘。

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是重高僧。

(0)

晚兴

极浦收残雨,高城驻落晖。

山明虹半出,松闇鹤双归。

将吏随衙散,文书入务稀。

闲吟倚新竹,筠粉污朱衣。

(0)

留别微之

干时久与本心违,悟道深知前事非。

犹厌劳形辞郡印,那将趁伴著朝衣。

五千言里教知足,三百篇中劝式微。

少室云边伊水畔,比君校老合先归。

(0)

酬杨八

君以旷怀宜静境,我因蹇步称闲官。

闭门足病非高士,劳作云心鹤眼看。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