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昌英主簿叔晴望韵》
《次昌英主簿叔晴望韵》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水冬全落,寒梅暖向荣。

烟林明又灭,风雁仄还平。

老岂愁能避,贫非懒不营。

犹须铲千嶂,剩与放双明。

(0)
注释
秋水:秋天的水面,可能指结冰的湖面或河流。
寒梅:在寒冷中开放的梅花,象征坚韧和不屈。
烟林:被烟雾笼罩的树林,形容景色朦胧。
风雁:在风中飞翔的大雁,常用来比喻游子或信使。
愁能避:忧虑可以回避。
贫非懒:贫穷并非由于懒惰。
千嶂:千座山峰,比喻重重困难。
双明:双份的光明,可能指心灵的清澈和希望。
翻译
秋天的水面冬天全部结冰,寒冷的梅花在温暖中盛开。
树林间烟雾缭绕,忽明忽暗,大雁在风中飞翔,时而上升,时而下降。
年老难道会因为忧虑而避开生活?贫穷并非懒惰而不去经营。
我仍然要铲除重重障碍,只为保留一片开阔,让心灵明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岁月流转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秋水冬全落,寒梅暖向荣。" 这两句写的是季节更迭之下,自然界的变换。秋天的水渐渐干涸,冬日的梅花则在寒冷中绽放,显示出生机勃勃的一面。

"烟林明又灭,风雁仄还平。" 这两句描写的是景色的朦胧和动静之美。烟霭起落,林间光影的变化,以及偶尔飞过的野鸭,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淡远的氛围。

"老岂愁能避,贫非懒不营。" 这两句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年纪渐长,忧虑难以避免;虽然贫穷,但也不会因为懒惰而不去谋生计。

最后两句 "犹须铲千嶂,剩与放双明。" 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仍持有希望的态度。即便是面对重重困难,也要不断努力;即使只剩下一点光亮,也要将它发扬光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次邹都宪韵

晓出都门兴已浓,长亭南去蜀川通。

数行白雁浮云外,一抹青山落照中。

行已但遵先圣训,济时须继古人功。

平生亦有澄清志,愿补中兴治道隆。

(0)

游大胜寺赓壁间诗韵·其五

白云缭绕四围山,十里松阴始扣关。

石涧风篁偏引兴,云房清话暂乘閒。

山头野鹿衔花至,月下高僧洗钵还。

明发归程朝雨净,绀园回首翠屏间。

(0)

送海州太守

淮东父老望回旌,五马南旋几日程。

山店鸡声和月落,晓村霜气逼人行。

海濒地远民风古,堂下公闲德政清。

悬想到时春正好,闾阎随处颂升平。

(0)

送法师住慈感

故人从此去,尊酒莫频催。

腊雪犹堆岭,春风已放梅。

交情留偈别,疏景入诗来。

想到南山寺,才逢柳眼开。

(0)

东轩见访

为谢东轩客,多劳到此林。

临流青树合,归路白云深。

世事非关虑,浮荣肯系心。

江山秋夜静,抱膝一长吟。

(0)

宿襟山寺

竹树阴阴覆化城,白莲池水照人清。

明朝又向红尘去,辜负垂杨百啭莺。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