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莲峰下,看松过十年。
行寻无路草,不饮出山泉。
虎共空林雪,猿同静夜禅。
时将新得句,歌送碧云边。
一住莲峰下,看松过十年。
行寻无路草,不饮出山泉。
虎共空林雪,猿同静夜禅。
时将新得句,歌送碧云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莲峰山下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首句“一住莲峰下”直接点明了人物的居住环境——莲峰山,一个充满清幽与脱俗之气的地方。接着,“看松过十年”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十年间,他与松树为伴,岁月静好。
“行寻无路草,不饮出山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他似乎在探索未知的路上,寻找着心灵的归宿,不依赖于世俗的物质享受,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纯净。这里的“无路草”与“出山泉”都暗示了一种超脱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虎共空林雪,猿同静夜禅”则是对自然界的生动描绘,同时也借物喻人,表现了隐士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在静谧夜晚中修行的状态。虎与猿在雪中活动,仿佛与禅者一同沉浸在寂静之中,共同体验着大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最后,“时将新得句,歌送碧云边”表达了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以禅意为线索,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将军能舞丈二殳,少年笑骂轻竖儒。
京城枹鼓百不虞,安坐营门一事无。
蓟门风高白草枯,跨鞍远走叱拨驹。
手抨角弓腰仆姑,去逐飞鸟追群狐。
归来取酒黄公垆,炙牛作脯乳作酥。
是时月出县浮屠,万家寂寂秋烟孤。
笑从北里邀名妹,清歌妙舞红氍毹。
满堂侠客相叫呼,酒酣立马争摴蒱。
信手一擿喝作卢,眼中百万如锱铢。
将军自诧高荆徒,区区礼法焉能拘。
愿君善保千金躯,文州小丑方逋诛。
国家右武需熊貙。行建牙纛西南隅。
斩馘狸菟穷根株,遥飞捷书献群俘。
立取侯印黄金涂,功名如此真丈夫。
慎勿纵饮为粗疏,试开玉帐谈孙吴。
吾闻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石梁远挂藤萝上。
飞流直下天际来,散作哀湍众山响。
烛龙衔日海风飘,犹是天鸡夜半潮。
积雨自悬华顶月,明霞长建赤城标。
我向金华问客程,兰溪溪水百尺清。
金光瑶草不可拾,梦中忽遇皇初平。
手携绿玉杖,引我天台行。
天台山深断行路,乱石如羊纷可数。
忽作哀猿四面啼,青林绿筱那相顾。
我欲吹箫驾孔鸾,璿台十二碧云端。
入林未愁苔径滑,到面但觉松风寒。
松门之西转清旷。桂树苍苍石坛上。
云鬟玉洞展双扉,二女明妆俨相向。
粲然启玉齿,对客前致词。
昨朝东风来,吹我芳树枝。
山桃花红亦已落,问君采药来何迟。
曲房置酒张高宴,芝草胡麻迭相劝。
不记仙源路易迷,樽前只道长相见。
觉来霜月满城楼,恍忽天台自昔游。
仍怜独客东南去,不似双溪西北流。
《金华道上梦游天台歌》【清·朱彝尊】吾闻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石梁远挂藤萝上。飞流直下天际来,散作哀湍众山响。烛龙衔日海风飘,犹是天鸡夜半潮。积雨自悬华顶月,明霞长建赤城标。我向金华问客程,兰溪溪水百尺清。金光瑶草不可拾,梦中忽遇皇初平。手携绿玉杖,引我天台行。天台山深断行路,乱石如羊纷可数。忽作哀猿四面啼,青林绿筱那相顾。我欲吹箫驾孔鸾,璿台十二碧云端。入林未愁苔径滑,到面但觉松风寒。松门之西转清旷。桂树苍苍石坛上。云鬟玉洞展双扉,二女明妆俨相向。粲然启玉齿,对客前致词。昨朝东风来,吹我芳树枝。山桃花红亦已落,问君采药来何迟。曲房置酒张高宴,芝草胡麻迭相劝。不记仙源路易迷,樽前只道长相见。觉来霜月满城楼,恍忽天台自昔游。仍怜独客东南去,不似双溪西北流。
https://shici.929r.com/shici/rr7EAKmSx5.html
一冬无雪春雪好,名园飞阁开晴昊。
主人逸兴有籍咸,把酒呼朋欢绝倒。
沙霁初闻白鸟鸣,雪残半露青峰小。
麻姑婥约堕窗间,叠嶂参差浮树杪。
细数梅花多昨日,坐看新瀑通寒沼。
觥筹历乱兴偏豪,石槛苔痕不须扫。
此阁崚嶒高百尺,先辈联翩著灵迹。
蝌蚪深藏禹穴书,赋诗日集梁园客。
二十年来玉树摧,竹榭茅屋蔓萝薜。
抽毫授简待吾曹,肯使中原少词伯。
前年铁骑城头嘶,出门一步迷东西。
芳春暇日此良宴,何辞斗酒听黄鹂。
我思置阁临双溪,种梅高下溪云齐。
花前岁岁同春酌,醉醒递换无端倪。
肃肃日初出,鸟雀寂不鸣。
上人理真性,拂弦奏古声。
声古神亦穆,冷冷发孤清。
乍疑千万山,逼向户牖生。
又如秋月下,徐闻溪水行。
冥激有殊致,历落难强名。
座客斋所向,恬澹以为情。
曲终而指歇,音响仍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