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三》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三》全文
宋 / 刘黻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仰观复俯察,上下融真机。

元气无奇耦,鱼跃鸢自飞。

神圣奠中域,静动心勿违。

天地敛诸躬,照以日月辉。

逊志纳众有,先虑周万微。

胞与岂不夥,游泳皇极归。

(0)
注释
仰观:抬头观看。
俯察:低头观察。
元气:原始生命力。
奇耦:奇特的配合。
神圣:神圣的秩序。
中域:中央区域。
敛:包容。
日月辉:日月的光芒。
逊志:谦逊的心态。
胞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夥:众多。
皇极:至高无上的境界。
翻译
抬头又低头,观察宇宙真理的交融
原始生命力无需奇特的配合,万物自由自在地生长
神圣的秩序居于天地中央,动静之间应遵循自然法则
天地包容万物,日月光辉普照
谦逊接纳万物,深思熟虑万事细微之处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众多,最终回归至至高无上的境界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意境的中国古诗,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宇宙、生命和治国理念的深刻理解。

“仰观复俯察,上下融真机。”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将宇宙万物视为一个整体,寻求其中的真实法则。这样的开篇设置了全诗的哲思基调。

“元气无奇耦,鱼跃鸢自飞。” 这里描述的是大自然中生命力的活力和自由,无拘无束,不受外界干扰。"元气"指的是宇宙间的原始能量,而"奇耦"则意味着不正常或异常的情况。"鱼跃"和"鸢飞"都是比喻,表达了生命自主自发的状态。

“神圣奠中域,静动心勿违。” 这两句诗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以及对宇宙法则的顺应。"神圣"指的是最高的精神状态,而"奠中域"则是心灵所达到的境界。"静动心勿违"表明了内心的平衡,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心灵都不应该背离自然法则。

“天地敛诸躬,照以日月辉。” 这里描绘了宇宙万物在天地之中得到了滋养和光照。"敛诸躬"意味着包含一切,而"照以日月辉"则是用太阳和月亮的光芒来比喻自然界赋予生命力的过程。

“逊志纳众有,先虑周万微。”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治理国家的思考,主张以谦和的态度接纳所有事物,并在行动前深思熟虑一切细微之处。"逊志"意味着谦虚的态度,而"纳众有"则是接纳万物。"先虑周万微"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面对复杂事务时。

“胞与岂不夥,游泳皇极归。” 这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种生命回归自然的愿望。"胞与"指的是生命与宇宙的相连,而"岂不夥"则是质疑为什么生命不会回到自然的怀抱。"游泳皇极归"形象地描绘了生命在广阔宇宙中的自由流动,最终回归到最高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宇宙、生命和治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以及对于自然法则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刘黻

刘黻
朝代:宋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猜你喜欢

再入千山游大安寺

深箐层崖蛇虎居,短衣匹马过来初。

峰奇乍若逢高士,境别浑如读异书。

双阙洞开苍壁迥,万山奔赴绀宫虚。

松林想见当时盛,拥翠惊涛势浩如。

(0)

晚看秋山红树

谁擘珊瑚树,枝枝出海云。

炉锤真宰在,图画鬼工分。

白水开虚照,青山设閒文。

所悲摇落近,倚杖及斜曛。

(0)

赠医者

几载悬壶汝南韨,伊人玩世而济世。

笑口何妨数解颐,仁心不恤九折臂。

丈夫相赏自有真,白鸥黄鹄谁能驯。

长镵斸破寒云色,予亦南山采药人。

(0)

牧牛精舍成同人落之

近期除物役,宁敢背诗书。

吾道无歧路,微生托此庐。

白头消日月,真意会禽鱼。

何似辟支老,初为树下居。

(0)

晚出居庸关

沙碛邻南幕,神京寄北门。

风云护天险,鼓角壮边屯。

故事防秋重,当时入寇繁。

圣朝今尚德,骑马度黄昏。

(0)

阅江楼

高楼控引大江流,狮子山头迹尚留。

天意自分南北堑,偏安时作帝王州。

朱栏凭尽三吴盛,碧水飘来六代愁。

岂为埋金无王气,何缘诚意不如娄。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